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时事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新闻摘录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新闻摘录

  按:在西方各国限入经济危机之间,中国似乎是“一枝独秀”,甚至可能“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经济数据究竟如何???咱们工科人士很少有时间关心经济新闻。为了有助于大家了解时事,现从主流财经网站上将一些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新闻不加评论地予以摘录。在摘录中,兼顾两方面观点,相信大家能自己做出判断。经济界通常对观点的论证与我们工科专业还是有些不同,因此我们不应被一些名词迷惑,可大胆地思考分析,也可特别注意其中两方面内容:1、注意一些统计数据;2、分析一下文章的论点所依赖论据是否充足。

  他指出,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困难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需求下降幅度较大,造成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困难增多,经济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李晓超表示,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6.1%,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在进一步加深蔓延、仍在调整,实体经济运行超出预期,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很不容易的”。

  虽然李晓超表示“GDP增速很不容易’”,但众多业内专家还是认为比预期的要好,宏观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迹象。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GDP6.1%的增长有一定的政策效应,上年度11月份开始的投资对它肯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个数据比预期得好,对大家的信心提振有一定的作用。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一季度数据印证了我们先前的判断,本轮经济周期底部已经形成,在政府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下,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表示,尽管一季度的同比经济数据不太好看,但从环比来看,经济转好的指标明显增多,由此可以判断宏观经济已回暖。

  国际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CPI、PPI同比双双出现下降。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6%(3月份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3%);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环比降幅逐月缩小,其中1月份环比下降1.4%,2月份环比下降0.7%,3月份环比下降0.3%。

  左小蕾认为,CPI和PPI的指标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有一个过程,其中PPI和国外大宗产品密切相关,去年都在高位运行,现在的下降也是很正常的,当然,这也会影响工业利润。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总体好于预期,CPI已经出底,经济形势呈现反弹,下一季度会进一步回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所所长助理何帆认为,从CPI数据看目前并不存在通缩风险,反而是一季度信贷的大量投放或将增加未来几个月的通胀压力。李慧勇认为,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CPI降幅进一步收窄,说明社会需求正在好转。

  权威经济学家厉以宁昨天在第五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判断,假如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能就此稳住,估计就业低谷下半年才会出现。

  他说,目前中国经济大体已经稳住,国家的投资逐渐见效。由于投资有滞后期,预计第二季度情况会好一些,第三、四季度会更好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到,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增加就业岗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扩大内需就是要扩大就业。制定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规划,其中纺织、轻工都是劳动密集型程度非常高的产业,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就业,“再比如,一季度我们出口退税已经退了1800多万,增幅将近30%,目的是为了增加就业。”

  李晓超特别提到,农民工失业肯定对消费有很大的影响,因为部分农民工返乡以后收入就会减少。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而言,消费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当期的收入,这会对当前的消费产生一定影响。

  李晓超说,有关农民工返城或者就业的数据还没有最新的信息。一季度的调查资料尚在汇总之中,将在适当时予以公布。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下称国网调度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中旬(4月11日—4月20日),全国发电量同比下降了3.90%,较4月上旬(4月1日—4月10日)3.50%的同比跌幅稍有扩大。

  “广东省发电量的下滑幅度较上旬有所收窄,但幅度仍高达18.50%,说明东南沿海地区发电量的恢复情况不理想。”一位接近国网调度中心的专家告诉《财经》记者。数据显示,其余东南沿海各省中,广西省下滑25.30%,福建省下滑了10.40%,只有浙江省的发电量上升了0.70%。另一个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用电量也下滑了10.20%。

  在高耗能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中部省份,钢铁工业集中的河北南部地区发电量同比下滑了2.20%。分析人士指出,这与钢铁价格继续走低有关。而电解铝企业比较集中的河南省,4月中旬发电量降幅有所收窄,这与月初河南省公布电解铝直供电试点有关。

  电监会一位负责人对《财经》记者透露,电监会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清理地方电价优惠政策的检查。在直购电方面动作较大的河南省,有可能成为此次整顿的重点。而这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未来的发电量走势。

  西部省份中,除云南省增速较快达40.40%外,内蒙、山西、甘肃、宁夏的发电量下滑幅度在7%至15%之间。

  尽管4月中旬发电量降幅相对4月上旬有所扩大,但电监会市场部副主任常建平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上看,止住了大的下滑趋势,毕竟负增长幅度在慢慢稳定,我们预测5月以后会慢慢好一些。”(编者注:这位副主任倒底要说什么?)

  4月22日,在“2009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透露,预计4月用电量仍在底部震荡,当月用电量或低于3月。

  “电力供需是不是开始回暖,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对《财经》记者指出,“我们判断,随着宏观政策的到位,今年二季度可以结束负增长的局面。”

  昨日,国资委表示,今年一季度138家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194.9亿元,同比下降41.8%,降幅比1~2月减缓1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当月实现利润622.9亿元,3月份比2月份环比增长85.7%;一季度累计已交税金2185.4亿元,同比下降5.6%。

  中国经济是否回暖,回暖的质量如何,似乎通过分析官方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国家统计局和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最新宏观数据之间存在三大矛盾,“看不懂”是不少市场分析人士对这些数据经常使用的评价,这使得上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的“回暖”迹象蒙上阴影。

  其中,用电量与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的矛盾、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官方PMI和里昂证券公布的机构PMI之间的矛盾、进出口大幅下滑与工业增加值回升和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之间的矛盾,尤其令人困惑。

  经济数据“两重天”的现象在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的对比中尤为明显。进入今年以来,用电量连续数月同比大幅下滑。1~2月,我国用电量同比下降5.22%,3月后虽然降幅缩至4.02%,但仍然延续了负增长的态势。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连续数月的工业增加值持续上升。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3.1%,而2月份的单月增值则高达11%。3月份该数据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也保持了8.3%的同比增幅。

  事实上,官方已经开始关注数据间的矛盾。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正确看待用电量负增长与经济正增长》。

  文章指出,生产结构变化是我国经济与用电量涨落趋势相反的主因。多年以来,我国重化原材料行业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而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经济下滑,也是重工业首当其冲。“随着高耗能产业的调整,电力需求明显减少,发电能力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张立群表示,“而经济增长则更多地依靠耗能较低的轻工业,以及各类服务业支持,这就出现了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高,回落幅度较小;而发电量(用电量)增长水平则相对较低,增幅下降较大。”

  这一认知是否能够充分解释工业生产数据与用电量数据之间的反向变动呢?对此,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经济增长仍然要更多依靠重工业,钢筋水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还是很大的。”

  据鲁政委测算,截至2008年末,工业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大约占50%,其中重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约占70%。粗算下来,重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大约有35%。

  那么还有哪些更具说服力的因素,造成了两类数据的反差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本报记者分析:“要从工业增加值和用电量两方面说。从统计范围上讲,工业增加值可能有所高估。由于这一数据的统计对象都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因此真正受经济下滑冲击最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可能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

  从用电量角度,则可以发现这一数据反映了企业层面对前期市场预期过高的调整。“3月份用电量和发电量数据反映,从下半月开始,企业开工率出现回落。”刘元春表示,“由于财政刺激政策和去库存化的影响,今年1~2月企业对市场预期有所提升。但随后马上发现需求面缺乏支撑,因此企业开工率反降自然会体现在电量数据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如此迅速,我怎么没有感觉到暖意?”东莞一位张姓玩具厂工人在看了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后,很是困惑地对记者说。在他看来,由于时刻面临工厂减产的压力,自己今年反倒不敢花钱买东西了,厂里的玩具销售也大不如前。

  令人感到困惑的还有一季度初级产品的进口额和工业增加值。专家在解释这一系列矛盾时也指出,短期内二者并不会直接吻合,但是从长期来看,很可能出现“香蕉球效应”,即短期的回暖不可持续,进出口的持续疲软很可能在未来对工业和消费的增长造成深层次打击。

  一季度,原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10.2%,金额同比下降58.6%。成品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3.5%,金额同比下降49.4%。

  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一季度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量价齐跌,对外依赖程度很高的原油和钢材进口量价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与此同时,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1%,3月份更是达到8.3%。

  海关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进口总额累计同比下降30.9%。有观点认为,除去价格因素,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增加值数据事实上存在背离的现象。

  去库存化被认为是这一背离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昨日发表文章指出,“去库存”进程加剧了工业生产下滑。企业为了出清存货放缓生产,由此导致工业生产增速大幅下降。

  多位专家普遍提到了上述因素,进口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需要消化库存产品。鲁政委认为,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因为有投资的支撑,工业表现出了不同于进出口的表现。除了去库存化,初级产品的进口还需要考虑预期价格的变化。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分析,工业生产使用的初级产品中,进口只占一部分,所以工业增加值和进口不是完全对等关系。但进口如果持续疲软则意味着未来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势头放缓。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9.7%。而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达到15%。

  今年一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也是由正转负,沿海外贸型企业的纷纷倒闭停工导致该行业失业率增加,记者从一些返乡农民工处了解到,收入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李健对此认为,出口长期低迷,就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能力。但短期来看,出口对消费能力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鲁政委也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记者接触到的一些广东的外贸型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目前还没有削减员工工资,但如果订单持续下滑,减薪和大面积裁员都是有可能的。

  市场普遍关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包括里昂证券发布的PMI指数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官方PMI指数。

  今年3月份以前,这两家指数均位于50的牛熊线之下,且变化方向趋同。但3月份,二者对这一指数的判断发生“质的不同”。官方PMI大幅跨越到52.4,而里昂证券的判断仅维持44.8。进入4月后,双方再次趋同,差距显著缩小。里昂证券将数值上调至50.1,超出牛熊线。官方数据则继续上涨,达到53.5。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是二者采集样本不同造成差异。官方机构多以大中型企业为调查对象,而里昂样本则更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型企业。那么,两家机构公布的4月份最新数据,是否真的反映了市场基本面的好转?

  里昂的调查结果与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的观察不谋而合。龚方雄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近日正在深入企业进行“草根”调查,其中既包括出口型企业,也包括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调查范围也涵盖不同规模的公司。

  “面向内需的企业普遍表示,4月份比3月份的经营情况明显好转。”龚方雄说,“中小企业也是这种表态。从我们的调查可以感到市场变化与PMI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鲁政委则对里昂证券PMI在一个月内的熊转牛表示质疑。“调查对象群体的转移情况值得关注。也许3月份时调查的一些企业,在4月份已经破产了。经过市场的自然淘汰,剩下的企业调查起来,自然平均数值会好转。”但他同时强调,“要想真正解答质疑,只能由相关机构公布他们的调查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I的细则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经济持续增长的隐忧。4月同3月相比,原材料库存指数作为整体PMI指数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出现下滑。3月数据显示这项指标低于50。

  “原材料库存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采购倾向。但该指标下滑,说明企业对未来产能增长的预期并不乐观。”鲁政委分析。

  刘元春认为,与工业增加值类似,官方PMI更多反映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能够承揽政府大型项目企业的运转情况。“未来1~2个月,如果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拉动私人投资大幅跟进,那么经济持续增长是否有足够基础,值得担忧。”

  里昂证券发布的制造人经理指数,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同一指标出现极大分歧,令经济预测难度加大。分歧可能来自其调查企业规模的不同

  在经过2月和3月上旬的短期小幅攀升之后,3月下旬,全国发电量又出现了明显下滑。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调查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法国里昂证券公布的PMI指数也走势迥异,这令短期内经济预测的难度骤然加大。

  里昂证券的PMI指数显示,3月中国制造业经营环境继续显著恶化。自去年11月创历史新低后,该数据连续三个月有所回升,至2月已回升至45.1。但在3月,PMI制造业指数则再度下跌,至44.8。

  而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调查的PMI指数则连续四个月回升,并在3月回升至52.4。PMI在50以上表明经济总体扩张,而如果处于50以下,则意味着经济收缩。里昂证券和国家统计局数据不一致,而且分歧如此之大,甚至指示方向相反,颇令市场分析人士困惑。

  有分析人士称,这可能与二者统计口径和样本选择不同有关。里昂证券调查样本450个左右,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调查的样本为730个左右,覆盖31个省份、30个制造业行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其PMI数据系由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再经由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整合成20个行业的数据,进行编制,并得出最终结果。

  美林证券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两个PMI指数差异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大企业,而里昂证券统计的是小企业。“这反映了财政刺激计划自去年底开始后,大企业的情况趋于稳定,而小企业的波动仍然很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关于经济的新闻摘抄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