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财经资讯  国际

人口红利消失之争:一把中国经济换挡的密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1-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人口红利消失之争:一把中国经济换挡的密钥
  中国的人口红利有没有消失?与这个疑问相伴而来的,是逐年降低的出生率及劳动人口数量。事实上,人口红利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延展与实现。

  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19》(下称《报告》),称1985~2017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从32.2岁上升到了37.8岁,平均受教育程度从6.2年上升到了10.2年,人均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为6.99%。而2008~2017年,人均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长率更提升至7.05%。

  《报告》主要牵头人、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李海峥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劳动人口减少,人力资本却在增加,这就减缓了人口红利消失的速度。“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现在还感受不到人口红利的消失。”

  人口红利:数量与质量的转换
  依靠人口数量多等因素而快速发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随着出生率的下滑,中国劳动力人口也出现了持续下降。

  若将劳动力人口的年龄定义在16~59岁,我国劳动力人口在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便逐年下滑。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人口在2011年时为9.25亿人,随后逐年下降,2018年劳动力人口总数为8.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64.3%,同比减少470万人,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尽管劳动力人口减少的趋势无法阻挡,但劳动力人口所产出的经济效益却已开始悄悄变化,即通过人力资本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比如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与健康状况等。

  “教育程度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影响。原来虽然劳动力人口多,但是人均劳动力资本并不高,所以提高的劳动力资本可以减缓人口红利的消失。”李海峥说。

  《报告》显示,1985~2017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从6.2年上升到了10.2年,其中城镇从8.2年上升到了11.1年,乡村从5.6年上升到了9.0年。

  与之相对应的正是劳动力资本的提升。

  《报告》称,1985~2017年,中国人力资本总量增长10.4倍,年均增长率为7.7%;2008~2017年,人力资本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7.4%。1985~2017年,农村人力资本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7%,城镇为10.3%;2008~2017年,农村人力资本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7%,城镇为8.4%。

  一位人口专家说,当前人口结构的变化已是不可避免的,但仍然可以挖掘一些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尤其是随着劳动人口的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水平的提升,因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绝对数量下降、抚养比上升造成的人口结构缺陷将得到有效弥补,从而形成人口和劳动力“以质量换数量”的新红利机遇期。这在简单的劳动人口统计数据中是无法体现的。

  同时,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升,可以从两方面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红利的增长,并延缓人口红利衰减的负面影响:
  第一,它可以带来“就业总量红利”。劳动力素质的持续上升,会让劳动者就业参与率增加,就业人口与非就业人口之比会提高。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劳动力退休年龄的延迟以及对自主创业的支持与鼓励,未来我国就业人口的比重还会继续攀升。

  第二,它可以带来“就业结构红利”。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产业结构高端化已是大势所趋。这也客观上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从依赖劳动力驱动转变为依托人力资本驱动,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而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从低生产效率部门向高生产效率部门转移,由此重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人力资本决定区域发展
  由此可见,人力资本的多寡体现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