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行情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7-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智库观点 杨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的重要战略步骤。广西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一直以来备受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赋予“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个扎实”“四个下功夫”新要求,作了“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为广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光明前景、提供了精准指导。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细化举措、付诸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开创了富有广西特色的生动实践。

统一思想、拓宽思路,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合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党中央下定了决心,我们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一、统一对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必须深刻认识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自治区党委、政府率先在思想上破冰、在观念上突围,在全区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找差距、寻根源,掀起解放思想的热潮,进一步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广西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面对的困难和压力更大,不能简单地用总量和速度来衡量是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是要结合广西实际,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困难和问题分析得更深更透,把政策储备和工作举措做得更细更实,主动作为、努力拼搏,争取更好的结果,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努力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

二、统一对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紧扣五大发展理念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纲领的灵魂,把工作放到全国大局和面向东盟、面向世界开放的大格局当中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着力盘活开放发展这一盘棋,打好精准脱贫这一硬仗,落实协调发展这一要求,激活改革创新这一动力,发挥好生态环境这一优势,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为广西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通过加快“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发展、北钦防一体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政策和举措的实施,大力推进改革再深入、创新再提速、开放再扩大,切实把发展理念实际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发展成果。

三、统一对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未来的根本保证。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把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经常性工作来抓,紧盯脱贫攻坚等关键环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多项制度体系,以文件的规范细化分解各项任务,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倒逼责任的落实,把制度意识转化为治理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凝聚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全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自治区按照党中央要求,着力增强新时代领导班子建设,突出正向激励主基调,出台32项督查激励措施,全区党员干部积极践行“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理念,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努力向总书记和党中央以及全区各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突出重点、落实举措,彰显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色和成色

广西坚决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咬定目标不放松,突出重点抓落实,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有力彰显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色和成色。

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广西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突破2万亿元,综合实力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全面提升的历史性突破。经济发展大类小康实现程度从2012年的72.6%(原西部标准)提高到2019年的94.9%(新标准),“两个翻番”目标提前一年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拥有食品、汽车、机械等10个千亿元产业,打造30多个国家级循环经济品牌,其中汽车年产超过200万辆,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基本建立,累计获批1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居全国第一。服务业成为广西经济增长第一动力,2019年贡献率达55%;建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8家,旅游总消费突破万亿元,新经济新业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开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连续成功举办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重点开放战略务实推进,在“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作用日益彰显。

二、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用民生改善新成效淬炼发展“成色”,逐步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连续7年高于全国增速,城乡收入比继续缩小,人民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100%的县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双向直接结算,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健康主要指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首创普惠办园机制,率先成为实现国家“两基”目标的民族自治区;城镇化率超过50%大关,基本实现城镇落户“零门槛”。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高铁动车运营里程位居全国前列,92%的县通高速公路,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全国第一;大藤峡水利枢纽实现大江截流。

三、坚定不移克难前行,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的三大关键战役。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广西以决战决胜之势,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不断增强全面小康的“成色”。打好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力打好“四大战役”“五场硬仗”,建立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755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24万人,年均减贫100多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8%降至0.6%;实现4719个贫困村出列,46个贫困县摘帽(国定贫困县25个),全区脱贫成效保持全国前列;连续4年在全国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妥处置地方金融机构等风险,规范政府举债和融资行为,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和债务风险的底线,织密决胜全面小康“安全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西江流域成为全国首个建成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的大流域,九洲江污染治理成为跨省区流域环境治理典范,南宁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四、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民主法治进程明显加快。民主法治是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广西依法治桂步履坚定沉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人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赋予所辖14个设区市全部享有地方立法权;2018年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九成左右,参审满意度达99.6%。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多证合一”改革试点,率先建成区市县三级联网政务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获肯定推广,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接率排名全国前列。平安广西建设持续推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至97.1%。在全国率先将法治政府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评,有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奠定了富民兴桂的法治基石。

五、坚定不移扩大文化产品供给,精神文化建设日益丰富。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广西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断满足,实现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积极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壮族三月三”成为民族文化节庆品牌,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灵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旅游+康养”产业发展,14个特色小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35个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公共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016年城镇、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就已达12%、11.6%。

六、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质量保持一流。良好的资源环境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广西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资源环境成为广西全面小康的最高实现指数,八桂大地“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持续开展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12—2018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1%,位居全国前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列;桂企喜获19张低碳产品认证证书,数量排名全国前列。加强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全国第三,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人工林种植、石漠化治理成效居全国首位。持续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提高至93.8%、84.8%,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开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美未来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咫尺,当前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但广西全面小康还存在不少难啃的“硬骨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必须迎难而上、继续奋力前行,充分扬优势挖潜力、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含金量”。

一、扬优势,充分释放生态红利和开放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发展广西特色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培育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生态产业;通过生态化示范改造、转型升级,延伸构建完善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以“金不换”的生态资源环境优势,换得八桂大地绿色发展好前程。广西最大的潜力在开放,最关键的是要按照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用好用足西部陆海新通道、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等国家战略,提升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机制,优化开放环境,加快北钦防一体化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深度融合,推动广西开放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强弱项,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支撑力。当前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弱项是创新能力低和基础设施跟不上需求。要紧紧扭住创新这一关键环节,更加重视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不动摇,逆势超前布局、超前投入。尤其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加大科研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对接先进地区创新资源要素,引入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突破,把更多优惠政策、更多资金项目、更多人力人才、更多土地等资源精确配置到企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经济发展实现程度水平。要加大产业基础设施领域投入,围绕“两新一重”“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方面下功夫,着力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及时加强与中央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为广西下一步腾飞增添一个个跟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基础设施。

三、补短板,巩固好脱贫成果和办好民生实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否则就会贻误全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小康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广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才能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的6大类53项指标,广西还有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每千人职业(助理)医师数等11项指标实现程度低于90%。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克难攻坚,加快补齐补好这些短板,整体提升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加快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扩大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放宽社会资本准入,精准破解教育供给痛点,有效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增加各类养老服务床位,持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让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