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基金

代销基金破茧盈利前景难料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蓝图清晰盈利难料

  蓝图虽然清晰,但要实现盈利并非易事。对于第三方销售机构来说,要想在银行大行其道的基金销售市场中杀出重围并不容易。"银行'渠道为王'长期以来占据基金销售市场很大的话语权,而客户习惯的培养、基础市场的行情、基金的投资品牌形象等都需要时间去建设。"中信建投分析师姜萍说道。更重要的是,盈利模式及短期前景的不明朗,成为第三方基金销售最大的困惑。

  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未来收入可能由三部分构成,包括销售手续费、客户维护费(俗称尾随佣金,即基金公司从管理费中分给销售机构的费用)和可能向投资者收取的增值服务费。对于尾随佣金来说,第三方销售议价能力低且初期受制于存量规模,因此会非常有限。"如果跟一些品牌好、有渠道背景的基金公司合作,甚至可能会出现'零佣金'的现象。"有分析师告诉记者。至于增值服务费,目前尚属摸索和接受市场检验阶段。"在没有客户基础的情况下,最开始收取这项费用根本不现实。"上述分析师接着说道。

  因此,在品牌、客户资源以及增值服务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第三方销售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销售手续费。按基金申购费率1.5%来计算,起初为比银行柜台更优惠,预计会采用业内最低折扣4折的标准,所以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理论上能拿到0.6%的申购费率。然而这部分费用中,扣除交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的0.3%和监管银行的0.1%~0.2%,就剩下0.2%左右的收入,而且还要扣除5.5%的营业税。经过层层的利润抽取,最终能落入第三方销售机构口袋的利润已经很薄。

  事实上,2004年天相投顾就已经取得基金销售资格牌照,但7年以来基金销售步履蹒跚,成为公司一项拖后腿的业务。其董事长林义相此前曾坦言,"基金销售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以每年赔钱1000万元在维持经营"。杨文斌则表示,"基金第三方销售公司一年需要达到30亿~50亿元的存量销售规模,才有可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一大型基金公司负责人认为,目前第三方销售机构考虑盈利尚早。

  增值服务决定生存空间

  "只卖基金对于第三方销售机构来说就是死路一条,只有在为投资者提供增值服务上下工夫,走与传统渠道的差异化竞争路线才有生存空间。"华泰联合研究总监王群航表示。对老百姓而言,当面对几百只眼花缭乱的基金时,这就需要专业理财顾问来提供更贴切的投资建议。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就是要建立一站式、有附加值、费率低的交易通道,而不是和银行渠道拼网点。据众禄投资负责人薛峰透露,公司将打造一个网上基金超市,产品类型将覆盖目前市面上90%的产品。和银行不同,他们将为投资者"量体裁衣",为每个基民配置不同的基金,1000个基民可以有1000份不同的基金配置方案。不仅如此,申购费率可能将是业界最低。

  而在杨文斌看来,公司既不想以大而全的基金超市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想以拼杀费率作为抢夺客户资源的手段,重心是要在资产配置、基金优选上形成独特的专业化优势。他向记者谈道,"起初我们会尝试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并对部分项目收取费用。这其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收费的基础增值服务,比如对有购买基金意向的客户进行指导,根据年龄、风险承受度等信息为其优选方案;另一类是收费的个性化增值服务,比如提供明确的风险测试、量身定制的专户产品等多维度服务,但目前可能只针对高端客户群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