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消费

树立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树立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方式发生了结构性转换,开始从基本生活消费型向享受生活消费型转变,但奢侈浪费之风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泛滥。从理论上看,奢侈浪费现象大多根源于不科学、非理性、甚至扭曲畸形的消费观,特别是在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消费就是美德”“挥霍就是气派”等错误观念危害颇深。结合中国实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并以之指导我们的消费行为,对于克服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那里,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哲学问题。马克思在考察消费现象时,往往从哲学的高度和视域予以整体性把握。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这既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也是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出发点。肯定消费的积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反对消费,而是充分肯定消费对于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之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马克思认为,消费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因为真正的经济“绝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又是发展消费的资料”。生产出来的东西只有通过消费才能得到实现和完成。

  反对奢侈浪费是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充分肯定消费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认为适度消费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马克思坚决反对以奢侈浪费为主要形式的过度消费,认为过度消费乃是一种否定人的异化行为。“仅仅供享乐的、不活动的和挥霍的财富的规定在于:享受这种财富的人,一方面,仅仅作为短暂的、恣意放纵的个人而行动,并且把别人的奴隶劳动、人的血汗看作自己的贪欲的虏获物,因而把人本身因而也把他本身看作毫无价值的牺牲品。他把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仅仅看作自己放纵的,古怪的癖好和离奇的念头的实现。”具体来说,它的危害主要有:第一,它不是肯定人,而是否定人,是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否定。消费本应是对人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并通过这种满足创造出“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从而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但过度消费满足的不再是人的有限的合理需要,而是人的无限的。这就使消费与人的真实需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渐行渐远,而转变为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消费超越了生理层面,是一种无限的需求,就像人吸食鸦片一样欲罢不能。尤其需要警醒的是,表面看来,人依然是自己需要和的主人,依然在主宰着自己的需要和,实质上则已经成为它们的奴隶。需要和已经作为一种非人的力量来操纵并奴役人。人在消费中感受到的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全部丰富性,否定自己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第二,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而且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否定。从历史上看,消费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地球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自循环体系,在特定阶段可供开发的资源归根结底是有限的。而过度消费需要满足的是人无限的欲求。无限欲求与有限资源之间必将出现矛盾,矛盾的不断激化必将恶化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给人类带来生态灾难。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从哲学视野看,人与自然之间乃是一种和谐相处的价值关系。爱护自然就是爱护自己,破坏自然就是损害自己,因此,即使人类拥有十个、百个地球,也不应当奢侈浪费。第三,不仅败坏社会风气,而且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奢侈浪费总是少部分人利用特权或财富进行的挥霍行为,这种行为的影响却不限于他们自身,而是扩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败坏整个社会的风气。特别是利用进行奢侈浪费,更是严重影响了执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尤为关键的是,它们危及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给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仅需要行政命令、法律规范之类治标之举,更应该深入到价值观层面,反对享乐主义消费观,树立积极合理、健康向上的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第一,树立“节俭消费”观念。马克思指出: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奢侈浪费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因而必须树立“节俭消费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理念,形成崇尚节俭、鄙视浪费的社会风尚。

  第二,树立“绿色消费”观念。马克思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把自然界视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生态基础。绿色消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内在要求。因此,应当全方位推广绿色消费,尽量拒绝那些可能造成污染的消费品。特别是,要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广义的资源节约,严格控制污染,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树立“人文消费”观念。马克思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视为自己的根本旨趣,认为消费应当是对人的真实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和丰富的,“眼睛对对象的感觉不同于耳朵,眼睛的对象是不同于耳朵的对象的”。其中既有基本的物质需要,也有更高层面的精神和文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尤其要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提升人的境界,而且可以有效防止物质需要的无限膨胀,进而导致消费所带来的奢侈浪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消费观什么意思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