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内

科创板开市一周年:市值突破26万亿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科创板开市一周年:市值突破26万亿

  科创板充分体现了包容性和适应性,在诸多制度层面开展了根本性变革。科创板改革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为后续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坚定基础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在上交所鸣锣开市,正式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新篇章。运行一年的科创板,成绩斐然,为中国全面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平稳的开局。

  一年的时间,科创板吸引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开市一年内,已经有133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总市值规模已突破2.6万亿元,占整个A值的3.59%。上市仅四天的中芯国际市值达到了5886亿元,5家企业市值超千亿。7月20日,估值过万亿的蚂蚁集团宣布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步发行上市。

  科创板充分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1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募集金额2061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募资规模为15.5亿元。

  科创板的改革无疑是成功的。多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达了对科创板的肯定。仅一年的时间,科创板创造了中国A场多个历史第一。实现了首家同股不同权、首家尚未盈利企业、首家红筹企业、首家CDR等企业的上市。

  科创板充分体现了包容性和适应性,在诸多制度层面开展了根本性变革。科创板改革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为后续注册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坚实基础。

  资本市场的全面改革,离不开制度基础,也离不开各类型专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根据Wind统计,过去一年总计有42家券商投行、26家会计师事务所、38家律师事务所服务了科创板企业的上市。

  至今年7月22日,科创板开板正式一周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撰文表示,开市一年来,科创板建设通过关键制度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市场包容性、行业集聚性、品牌示范性充分显现,上市企业科创属性和成长性尤为明显;通过注册制试点,将企业选择权交给市场,有效提升发行上市领域的“营商环境”,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通过交易机制创新,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交投活跃、博弈充分、定价机制发挥应有作用。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科创板正式运行一周年来,帮助优质科创公司高效便捷地上市融资和定价,并在快速扩容的同时实现了二级市场的稳定运行。此外,作为A股第一个试点注册制的市场,科创板作出了诸多重大的制度创新,并在长达一年的实际运行中对这些制度不断地进行完善,从而为存量市场的注册制改革积累丰富的经验。

  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建设蹄疾步稳。2018年11月5日,习总提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19年3月1日,科创板开闸,业务规则文件正式发布,规则体系的基本框架搭建完成。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开板。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企业正式上市交易。

  值得称道的是,从被首次提出到正式开板,科创板仅历时7个月,共计220天。其间,科创板的制度创新逐一落地。注册制审核进展顺利,受理、问询、上市委会议、注册程序环节均稳步推进。

  科创板具有鲜明的“科创成色”。开源证券研报指出,科创板上市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的均值为13%,其中79%的科创板公司的这一比例大于5%。科创板上市公司均属于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布家数最多,分别占比39.2%、23.1%和17.7%。

  科创板的市场包容性显著增强。在企业上市标准制定方面,科创板不再以“持续盈利”作为企业能否IPO的硬性指标,尚未盈利企业、存在双重表决权架构企业、红筹企业均可以在科创板上市。截至7月21日,全部申报企业中有55家选择了不含盈利要求的上市标准,23家企业报告期连续亏损。此外尚有4家红筹企业和3家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申报。

  受益于上述利好制度,中芯国际(688981.SH)仅用时29天就在科创板完成注册,成为首家实现“A+H”的科创红筹企业;云计算第一股优刻得(688158.SH)在科创板挂牌,成为A场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泽璟制药(688266.SH)等25家尚未盈利的生物制药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总市值超过3300亿元。

  运行一年来,科创板的火爆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中芯国际(688981.SH)行使超额配售认购权,成功募资532亿元;通信企业国盾量子(688027.SH)以923.91%的首日涨幅,打破A场纪录。由科创数据中心(SMDC)研发的科创板数据报告《国家使命科创板开始一周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截至7月22日,剔除亏损公司,科创板市盈率低于40倍的公司只有6家,60家公司的市盈率超过100倍。科创板上市企业总市值逐月增长,现已奔向3万亿。其中,中芯国际等6家企业的市值均超过1000亿元,市值排名前20位的企业分别来自5G新基建、生物医药、半导体芯片、机器人等行业板块。

  据交易所统计,截至8月7日收盘,科创板145家企业总市值规模已突破2.8万亿元,占整个A股的3.81%,是开市首月月末市值的4.8倍。科创板总股本达到480.33亿股,平均市盈率为102.21倍。

  从科创板上市公司各行业市值总和及其占科创板总市值的比重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所有行业中的领头羊,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4.92%。

  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龙头中芯国际以5986亿元的巨额市值领衔科创板,成为名副其实的“吞金兽”。第二名金山办公市值1812亿元,沪硅产业、中微公司、君实生物这3家公司紧随其后,市值均突破千亿,分别为1219亿元、1114亿元、1010亿元。

  马太效应下,科创板企业市值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截至8月7日收盘,科创板市值超500亿元的公司有12家,超过百亿元的公司71家。而市值不足50亿元的有京源环保、龙软科技、建龙微纳等26家公司。

  在规模快速扩容的同时,科创板整体运行情况平稳,过去一年交投比较活跃,换手率较高。中原证券研报指出,科创板2019年7月22日开板后的一个月,月换手率中位数为24%。一个月后科创板换手率逐渐稳定在3%-15%区间,远高于全部A股(1%)和创业板(2.88%)的换手率中位数。截至8月7日收盘,共计47家企业上市以来股价翻倍,占整个科创板上市股票的32.41%。

  在科创板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的机制下,开市首日市场高涨的热情催生了活跃的交投,市场充分博弈下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亮眼,赚钱效应强。

  Wind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首日平均实现158.56%的开盘涨幅。开盘首日涨幅逾300%的科创板企业有14家,其中医药概念和科技概念股占比过半,受到资金追捧。而开盘股价翻倍的公司共计47家,占比31.97%。

  被称为“量子通信第一股”国盾量子上市首日均价涨幅为762.22%,创出A股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涨幅纪录。爱博医疗的上市首日涨幅也达到了542.06%,位列第二。天智航、云涌科技、中科星图的上市首日均价涨幅也都超过了400%。

  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全球资本市场均对生物医药龙头股展开追逐,科创板也未能例外。上半年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个值增长率靠前,企业市场吸引力强。

  在此背景下,硕世生物成为市值增长率最高的科创板企业,涨幅高达295.41%,超出第二名安恒信息30%。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20市值增长率的企业中,有10家企业来自生物医药行业。

  科创数据研究中心(SMDC)研究发现,三大核心行业股价翻倍数量最高,吸引资金青睐。其中,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有14家公司实现股价翻倍,最受资金热捧。

  股价翻倍公司数紧随其后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有11家和13家。这些领域集结了半导体、软件开发、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将极大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创板作为中国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吸引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企业。从营收能力看,这些企业2019年经营业绩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收入利润实现双增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469.27亿元,同比增长14.21%;共计实现净利润177.31亿元,同比增长24.50%,2019年归母净利润累计增幅远高于全部A股、主板和中小板等板块利润增速。

  从成长性看,科创板2017年-2019年收入复合增长率(CAGR)为28.7%,利润CAGR高达51.9%,营业收入增长率中位数为19.97%,成长性表现突出。

  从业绩分布情况看,2019年科创板收入排名前10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20.21亿元,同比增长9.19%,占板块整体营业收入的62.63%;合计实现净利润81.98亿元,同比增长32.29%,占板块整体净利润的46.24%。

  科创板定位于科技、立足于创新。上市公司的专利数量是最能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研发投入为科创企业实现技术提供支撑。

  目前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科创成色鲜明:排在科创板专利发明总数排名前20的企业均拥有超400项的专利,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拥有103项发明专利(剔除中芯国际后为58项),其中92%的公司拥有多于5项的发明专利。

  研发经费也是科创板企业的硬指标之一。科创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发投入比高,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均值为13%。中信证券研报选取141家科创板企业和821家创业板企业对比发现,科创板上市企业人均研发投入远高于创业板,2016年以来每年均至少超出一倍。2019年,科创板人均研发投入已高达53万元。

  从研发员工数来看,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研发员工数超过千人的共6家企业。其中,中国通号研发员工数最多,研发人员共4235名,占总员工数的20.99%。研发员工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除了美迪西和孚能科技,其他8家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

  从行业分类看,科创板上市公司均属于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尤其是在高端医疗设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目前已有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其中包括多家兼具市场知名度和科研硬实力的明星公司。

  从企业注册所在地来看,科创板企业注册地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以上海为核心、覆盖江浙的长三角地区出生的公司,占据了市值排名前20的大头。其次是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和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

  7月20日,估值万亿级别的蚂蚁集团宣布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步发行上市。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优质科创企业的主市场,在经过一年的实践后,科创板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的集聚引领效应正不断增强。

  截至2020年8月10日,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公示:全部企业414家,按照审核状态分析:已受理10家、已问询168家、上市委会议结果5家、提请注册19家、注册结果176家、中止及财报更新3家、终止33家。

  科创板企业成功上市的背后离不开各种类型中介机构。根据Wind统计,过去一年总计有42家券商投行、26家会计师事务所、38家律师事务所为科创板企业上市提供服务。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类型中介机构都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例如,“三中一华”4家投行的项目占比达到37.22%,前四的律师事务所服务企业数量占比达33.08%。

  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华泰联合“三中一华”在科创板承销方面一直保持领先。截至7月21日,“三中一华”的项目数量共计49.5家,占全部项目的37.22%。

  中金公司以16.5家的承销数量位居榜首,其中一家是联合保荐,中信建设、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分别以12.5家、11家和9.5家紧随其后。

  从目前保荐格局上看,大券商具有较大优势,项目集中度高。截至7月22日,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及海通证券等5家券商的科创板承销保荐费均超过7亿元,中金公司在此项上同样位居榜首。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从集中度来看,前五家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数量合计占有56.69%的份额。位列首位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企业数达25家,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紧随其后,为21家,将居第三位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远抛在后。

  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科创板业务优势并不明显。安永和普华永道服务企业数量皆是7家,其次为毕马威、服务企业4家,而德勤到目前为止仅服务1家企业。

  律师事务所方面,Wind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8家律师事务所参与服务13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位列前四的律师事务所均位于北京,共计服务44家企业,占比达33.08%。其中,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以12家的服务数量并列首位,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位居第三,服务企业11家。

  资产评估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专业价值服务机构,也在为科创板企业上市估值和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从资产评估机构服务企业数方面来看,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服务企业数最多,为29家;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和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并列榜单第二,均为27家。服务企业数超过20家的资产公司共计4家,累计服务企业数104家,占比达25.36%。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2019年至2020年二季度,机构投资者对于科创板配置比例已显著提升。重仓股占比由0.44%升至1.22%,超配比例由0.19%升至0.61%,重仓股规模占科创板流通市值比例,也从2019年四季度的4.6%提升至5.9%。2020年二季度,机构投资者配置比例最高的科创板行业依次是电子(39%)、医药生物(22%)、计算机(16%)和机械设备(13%)。

  科创板公募基金业绩表现总体可观。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公募基金发行的科创主题基金已经达42只。从业绩上来看,南方科技创新、易方达科技创新、华夏科技创新等三只产品的收益率均超过100%,多只新成立的产品收益率超过30%。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参与科创板投资主要有打新和二级市场交易两种方式。由于科创板首发配售大幅向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倾斜,叠加较高的上市首日涨幅及发行规模,使得科创板网下打新收益十分可观,为基金产品提供了不俗的超额收益。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2020年7月,参与科创板网下询价的账户数平均为5058个,是2019年7月科创板刚开市时2157个的2.3倍。科创板平均单只新股网下初步询价申购额则从2019年7月的3083亿元大幅提高至2020年7月的12101亿元,增幅接近300%。

  在此之前,机构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的资金量较为有限。对此,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向《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科创板目前规模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科创板部分公司估值较高,在这种情况之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只会选择少量的优质公司布局。再者,前期科创50指数尚未发布,无法为被动配置科创板的机构资金提供基准渠道。

  据了解,科创50指数成分股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行业,其中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成分股权重居前,分别达到26.2%、25.1%、20.6%和17.5%,累计权重占比达89.4%。科创50整体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指数代表性充分,截至5月底样本值覆盖率约60%;二是行业特征鲜明,代表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其中信息技术公司占比达42%;三是科创属性突出,未来投资潜力大,50家样本公司平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3%,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将为业绩增长提供助推力。

  上交所介绍称,科创50指数的编制借鉴了境内外市场成熟经验,并充分考虑科创板制度特征及客观情况,在样本空间、新股计入时间、选样方法、加权方式、样本调整等方面有所改革,使其更接近成熟资本市场。

  根据2020年一季度财报,科创50成分股总营收达187.04亿元,贡献了45.74%的科创板营收;科创50一季度净利润合计达21.72亿元,贡献了85.53%的科创板利润。

  7月22日,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首批4只科创板50ETF已获受理,分别为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和工银瑞信等4家基金公司于7月15日上报发行的指数化产品。科创板的增量资金正在路上。

  华夏基金认为,科创企业普遍具有技术新、前景不确定、业绩波动大等特征,市场可比公司较少,传统估值方法不一定适用,发行定价难度较大。相较投资个股,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进行指数投资是一种既能把握科创板趋势性机遇,又能降低个股投资风险的投资方式,科创板50指数作为科创板首条指数,其发布意义深远。

  工银瑞信指数投资中心总经理章赟认为,科创50指数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表征科创板整体走势的指数,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客观表征市场和业绩评价基准的工具,使广大投资者能够通过指数化投资分享科创板企业的成长红利。

  对此,张夏认为:“科创板是否有牛市,将取决于整体市场的大环境。预计未来科创板头部公司将持续得到市场关注,并有众多被动的配置资金将持续买入,新发行的基金对于这类头部公司也将加大配置力度,未来整个科创板市场将是头部公司、优质公司强者恒强的格局。”国盛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伴随着科创板基金和指数基金的陆续上市,未来更多资金有望对科创板形成定向“浇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财经杂志发行量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