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际经贸十大新闻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首批生效的国家包括东盟6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国。
RCEP的生效将进一步提振国际社会携手实现经济复苏的信心与决心。RCEP涵盖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服务投资开放等广泛领域,将推动亚太区域加强产业链协作和优化供应链布局,有助于成员间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RCEP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将进一步激发成员国各领域合作潜力,缓解逆全球化和疫情冲击带来的压力,向世界释放共享市场、共同繁荣的互利共赢红利,为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注入全新活力。 (张日)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作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的首次气候大会,COP26备受高度关注。11月10日,《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正式发布,双方承诺加强气候合作,与各方一道,捍卫《巴黎协定》的成果。
中美欧在气候领域展开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专家指出,中美欧在减排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尤其能够通过合作向全球经济释放出积极信号。
“中美欧携手合作绝对是至关重要的。”英国政府COP26特署能源、运输和自然部副主任西蒙·夏普表示,中美欧三方有巨大的市场力量,三方在减排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尤其是能够通过合作向全球经济释放出积极信号。 (张 日)
3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新任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正式就职,她的上任开创了世贸组织1995年成立以来的两项“第一”:她是历史上首位来自非洲的总干事,也是首位女性总干事。她的任期将于2025年8月31日结束。
当前,世贸组织深陷困境,争端解决、多边贸易谈判和贸易政策监督三大功能受阻,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争端解决机制的“皇冠明珠”上诉机构停摆……对于新掌门人来说,首要挑战是如何协调各方立场,推动机构改革。
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前主席赵宏表示,“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上诉机构的危机、WTO改革困境的出现有必然性。上诉机构改革的前景取决于美国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意愿。”她强调,全球化和世贸组织仍然有很大韧性,我们要对WTO改革抱有信心。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李成钢大使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为了振兴世贸组织的关键职能,在维护其核心价值观和原则的同时,中国支持必要改革,并愿意为此与其他成员共同努力”。 (张日)
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及其不确定性对世界经济复苏来说是一个“挫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众西方发达国家持续实施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希望以此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和恢复性增长。这种泛滥流动性在促进经济增长之际,也导致了全球经济的通货膨胀,致使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飞速上涨,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等下游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加剧了全球经济的通胀压力。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范围疫苗的陆续接种,各国日渐解封疫情期间的严格封锁,2021年以来,世界经济在需求端的复苏进程日益加快,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释放,原材料和中间品的供应则随着全球供应链频现瓶颈而出现紧张问题愈发严重,供需缺口在不断扩大,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全球通胀水平。根据IMF大宗商品价格指数,2021年11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相比2020年1月上涨了54%,能源类价格指数涨幅高达87%。
各国央行应对通货膨胀最大的手段就是加息,但是加息的同时,经济又面临着另一个巨大的压力,央行面对负债累累的企业,以及资本大鳄们的腰包,又不得不慎重考虑抗击通胀的决心。并且对付了通胀,经济如果受到了冲击,许多已经没有多少“弹药”来刺激经济的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大部分国家正“进入一个实施财政刺激将更具挑战性的阶段”。(何诗霏)
历经8年22轮正式谈判、上百次的非正式磋商,2020年9月14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随着2021年3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首批50吨四川宜宾芽菜起运上海,通过海运直达德国;湖南安化黑茶大量销往英国等地;法国葡萄酒对华逆势出口强劲。
地理标志是识别产品来源于某一地区的标志,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类型。赣南脐橙、潜江小龙虾、五常大米、法国香槟、巴伐利亚啤酒……协定签署一年来,收录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的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产品,逐渐为中欧两大市场更多消费者所熟知,收获更多赞誉和订单,在中欧市场大放异彩。
根据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欧双方互认地理标志超过500个,是中欧之间首次大规模互认地理标志,对促进中欧经贸合作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首批“上榜”的中欧各约100个地理标志自协定生效之日起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第二批各175个地理标志将于4年内完成保护程序,助力更多特色优质名品进入彼此市场,为中欧经贸合作带来新机遇。 (张 日)
中国东盟合作共赢路越走越宽。其间,自贸协定对中国和东盟建立互利伙伴关系意义重大。中国与东盟于2002年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协定不仅开启了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建设的进程,也是中国与外部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双方经贸合作的蛋糕也在自贸区建设不断升级的加持下越做越大。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12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双方贸易额由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6852.8亿美元,扩大80余倍,年均增长16.5%,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双方在双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走深走实。据商务部数据,东盟是中国最主要对外投资目的地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线周年纪念峰会上,双方为下个30年双方关系发展作出规划、指引航向。中方将同东盟各国开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拓展数字、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探讨新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举措,全面如期履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何诗霏)
今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收官之年。三年前,习主席指出,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三年来,中非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合作全面开展,“八大行动”整体落实率已达100%。一所学校,为科特迪瓦学生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一座医院,提升了肯尼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一条公路,解决了卢旺达民众出行难题;一家电商平台,传递非洲农产品,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合抱之手”是中非合作论坛的会徽,更是中非友好关系的生动写照。从推动产业互促发展到支持设施联通,从推进贸易便利到倾力绿色发展,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支持、中国企业建设的项目遍布非洲,破解了非洲经济发展的瓶颈,见证了中非合作之手紧紧相握。作为《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个三年规划,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继续握紧合抱之手。 (张日)
在各方经年博弈之下,全球最低税税率最终确定在了15%。已有138个国家或地区就此达成共识,计划在2022年推进立法,2023年后逐步生效执行。设置全球最低企业税率目的是为了使跨国公司在全球任何地方的税率不得低于15%,从而结束了各国和地区以税收为手段进行的不良竞争。
现有的国际税收入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于适合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各国间税收协调在全球化和数字化下困难重重,一些国家也难以用单边行动来保护本国税源,企业的跨国经济活动面临着更多的税收争议,因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动了包括全球最低税率在内的这场国际税收体系改革。
虽然从概念上来看,全球最低税率已经在138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共识,但是其中仍有不少不可忽视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去进行沟通和谈判。
这场改革由OECD国家牵头,无疑更关注的是发达国家对其税源流失的保护,在整个改革的法案设置上自然会更多地偏向于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因此,在重新分割全球征税权的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应该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充分研究法案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技术依据。 (何诗霏)
2021年,全球产业界进入全面缺芯时代。芯片荒已经从个别企业、个别种类、个别用途的芯片短缺逐步扩大到了全球、全行业的全面断货。供需不匹配是短期内亟需解决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全球芯片供应链政策性干扰是造成缺芯的关键。
新的时代,对于芯片的需求将日益增大,未来5至10年,芯片需求还将不断升级,这一趋势不会逆转。不仅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对消费芯片的需求上,还在于传统产业数字技术应用和升级,产业数字化和5G带动了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甚至金融业、交通、制造业、能源业、采矿业等更多产业的新兴技术应用。
而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国博弈和地缘影响日益显著。全球芯片行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全球参与的供应链体系,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大生产环节构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体系。
不过,这一看起来分工合理的芯片制造体系在大国博弈下却面临着极高的不确定性。美国主张的“制造业回归”目的就是为了夺取新兴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打着、产业安全、供应链安全的旗号下,美国企盼半导体制造业回流,其目的也是为了其制造业复兴。
每一次科技都会拉开大国之间全方位、立体式的较量,此长彼消的大国实力对比将导致整个国际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从而也使这场全球逐芯之战更加波谲云诡。 (何诗霏)
2021年,航运价格屡创新高,运费较2020年长约协议价格飙升了近10倍之多。船公司难得收获了过去十年来都未曾想到过的盈利水平以及股价的大幅上涨,没有人想得起来十年前,整个航运市场运价低迷,零运价、负运价的时候。行业之变仅在一夕之间。
尽管目前的即期运费已到峰值,2022年可能大部分客户仍将支付更高的运费。即期运费影响合同运费,2021年,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马士基航运有限公司(控制全球五分之一的市场)签署的合同中,三分之二是长期合同。随着合同的展期,运费可能会翻倍。
不仅运费价格高企,港口拥堵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全球供应链想稳实在很难。航运的需求在增加,但2021年的供应端却并不增加,海运市场的运力增加并不随着新船订单的增加而增长,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等问题也大大制约着运力。由是观之,昂贵的航运时代可能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何诗霏)
- 标签:国际经济贸易新闻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
2021国际经贸十大新闻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
-
新浪财经纳斯达克期货指数实时行情(可实时查看)
很多人习惯去财经的网站上看实时行情数据,其实可以用行情软件或者直接去访问网址,今天主要来说说纳斯达克指数…
- 近期外贸大事速览!警惕国际经贸欺诈!
- 2021年十大国际经济新闻
- 每日经济新闻
- 今年规模最大的资产重组启动
- 中国大规模经济刺激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