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资讯  国际

新加坡的中年危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50岁的新加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机”。去年,2%的gdp增速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即便是50岁生日也多了一份沉重。最新的政府财政预算痛下决心,缩减福利重振经济。在提出经济重组六年后,更多的疑问摆在面前:新加坡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了吗?拿什么拯救经济?后李光耀时代向何处去?

  衰退!衰退!

  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曾预言,李光耀离去后,新加坡不会生存多久。尽管更像危言耸听,但新加坡置之不理的底气越来越少。

  根据新加坡财长发表的2016-2017年度预算,提升gdp增速成为首要任务。过去一年,新加坡gdp增长陷入了六年低谷。而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下降,新加坡有可能在2016年前半段进入一个技术上定义的衰退。

  上一次出现技术性衰退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当时美国和欧洲的消费需求放缓对新加坡关键的制造业造成打压。海洋运输、物流业对新加坡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的市场环境中,身处特殊地理位置、扼守全球重要航道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如今大宗商品市场的低迷同样会间接影响新加坡的制造业。“比如海事工程、海上钻井平台等等行业都是新加坡拥有独特竞争力的行业。但石油采掘的下行等相关服务的下滑,也给新加坡企业,例如船务巨头圣科海事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新加坡国立大学策略与政策系副教授、中国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傅强表示。

  在各个细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新加坡制造业正是2015年经济增速下滑的核心原因。根据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的数据,2015年制造业活动下滑5.2%,而前一年其增速达到2.7%;建筑业增长2.5%,低于此前3.5%的增速。

  赶走外籍劳工?

  “我们的目标不是土地,而是贸易,是一个伟大的商业中心和支点。”200年后,依托制造业崛起的出口贸易陷入低迷,英国东印度公司雇员莱福士的话开始在新加坡失灵了。

  海外收入退税以鼓励国际化被寄予厚望,这对依赖贸易的新加坡来说格外重要。新加坡外部导向部门的增长已经落后国内部门连续16个季度。政府可能还将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减税,并改善针对新起企业的发展方针。

  新一轮经济转型中,新加坡政府提出经济重组、把创新与提高生产率相结合等战略,新加坡从2010年开始收紧低技能外籍劳工配额。过去十年新加坡经济面临一个突出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