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行情

校外教培机构:寻求结构转型正当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8-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解读

童彤

近日,伴随北京市明确对校外教培机构释放重开信号,静如止水的教培市场似重燃战火,各路资本和机构也都蠢蠢欲动。然而,一边是即将放开重回以往“躺着赚钱时代”的诱惑与幻想似重回眼前;另一边,则是行业不得不正视的教培市场需求呈现悄然变化,即疫情期间风生水起的在线教育市场似乎正被点燃,越做越大的市场蛋糕也在等待跃跃欲试的各路资本前来瓜分。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培机构的规范约束日渐从严,加之疫情之下的市场需求趋向线上,传统教培市场必然经历结构转型阵痛。教育专家则认为,校外教培机构与校内教育均属育人属性,二者理应形成优势补充,共促立德树人目标达成,而非“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般此消彼长的错配发展模式。

业内:教培机构要学会夹缝求生、险中求胜

“如今的校外教培机构,不仅要厘清政策利害关系,学会在正统校内教育与校外培训间的夹缝中找到适度生存空间,更要在包括疫情冲击、市场动向调整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找到险中求胜的关键。”专攻教育品牌包装与策划运营方案的职业经理人、方案企划师孙阳在接受采访时,对疫情冲击下的教培市场直接阐述了其作为业内人士的建议:教培机构要学会夹缝求生、险中求胜。

夹缝求生,用孙阳的专业语言来说,就是“在读懂读透政策之后能够看到的市场空间”。如今,这一空间似乎正如孙阳所言,已然成为一道缝隙,以往看似“天地宽的巨大教培外溢市场”早已不在。

早在2018年2月,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违规行为整治的浪潮;同年7月,《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走入公众视野,这也被视为影响校外教培市场的一枚“深水炸弹”。

“这意味着以往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靠‘烧小钱赚大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孙阳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一再提升,让早期的培训市场涨势如潮,无约束、无底线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只需要前期多砸一些钱在推广和宣传上,随后的课程安排和培训内容大都千篇一律,效果平平。”孙阳说,不过那时机构众多,鱼龙混杂,消费者对培训效果似乎也不太看重,加之一直以来的择校问题,客观上助长了各类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也让早期入驻校外培训产业的资金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但如今,随着政策的收紧,超前、超纲教学被叫停,校外教培机构以往引以为傲的“一年级学会三年级奥数”的雷人宣传标语再难觅踪影。而如今疫情之下,历经严寒冰冻般的校外教培机构又走到不得不再度决策的十字路口。

在孙阳看来,未来或许将是线上教育百花齐放的时代。他结合经手办理过的两大在线教育品牌方案对记者说明缘由:一是线上教育有着成本低的天然优势,且这一优势汇集经营方和消费方;二是线上教育在内容选材上更加丰富,数字网络的资源优势得以彰显;三是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正在转向线上。

“这对于尚处于观望态势的传统教培机构而言,无异于要在传统模式和未来趋势二者间再次博弈,而能够险中求胜,本质上还要最终以其能否提供顺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和产品做衡量。”孙阳说。

专家:教培机构回归教育本质迫在眉睫

究竟什么是符合和顺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和产品呢?一直以来,将教育产业化的争论在教育界不分伯仲,支持者认为其活跃教育产品供应,对就业、经济乃至教育百花争鸣均有百利;反对者认为,教育本身功在长远,应是教育家的主阵地,决不容资本家分羹。

如今正走过野蛮生长期的校外教培机构或许正是呼应教育产业化最终仍须回归教育本质的一个客观缩影。

对于引导校外教培机构真正实现规范发展,杜绝资本逐利忽视内容提供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认为,必须做到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即将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按照共同的育人目标加以引导,“校内校外应优势互补,形成统一的校内外联动育人体系”。

而这其中则少不了对校外教培机构自身的约束,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培训机构首先应遵守道德和法律;其次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个性化教育;此外应该坚守教育者的身份,把立德树人作为目标。

至此,重新审视2018年7月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不难发现,其目的就是要将义务教育拉回到“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

而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吴遵民看来,要达到这一初衷,还须从我国教育资源均衡布局上找寻根本解决之道。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毕竟教育是围绕学生展开,学生家长是支撑教培市场的主力,各类教培机构之所以乱象丛生,与这股支撑力量“意图通过培训拔高,增加择优而学概率”的想法密切相关。

吴遵民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系统内减负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确获得了减轻,但是,在当前教育整体框架格局内,高考仍以分数为主要导向,客观上倒逼和引导了学生家长的校外培训需求。他强调,家长“教育焦虑”的背后,正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对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是对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唤。

“因此,需要将招录制度改革做足做透,坚定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化工作,教育难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也将不复存在。”吴遵民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