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全球

新一轮不良资产证券化如何避免“有毒资产”产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即将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呼声不断加大。日前有媒体报道,中行首单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已进入评级阶段,发行规模预计在80亿元左右。

  所谓“有毒资产”,特指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作为基础资产的次级贷款价值下降,以致以该基础资产为支撑发行的债券没有人愿意购买和接受,从而导致这类债券没有价格,从而“有毒”。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即将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呼声不断加大。日前有媒体报道,中行首单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已进入评级阶段,发行规模预计在80亿元左右。

  新一轮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否会产生“有毒资产”呢?

  今年第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一万亿元。对这些不良贷款加以处置,从而提升银行的放贷能力,是现阶段我国金融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不良贷款的处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1997年我国采用的方法,即将不良资产出售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但商业银行对此并不情愿,原因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谈判能力很强,出价低,基本是以二折到三折购买。这样,一下子就暴露出商业银行放款中出现的问题。而对问题资产采用证券化,银行有可能收回本金,甚至可能发生盈利,所以商业银行对此趋之若鹜。

  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为银行坏账买单,这究竟是不是一个好办法呢?很多成为银行坏账的不良资产,其债务人本身已经没有赢利能力。这些问题贷款在经过金融技术进行包装和增信后,其资产价值会显著提高,甚至出现泡沫。在出售给最终投资者后,其真实价值与包装后的泡沫之间的价差,必定是最终投资者买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