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市资讯

央视《大运河》昨播“码头风云” 5分钟讲述邵伯运河记忆(图2016年3月25日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3-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这时,节目中出现了如今邵伯老街上唯一的一家理发店,店主人刘老伯在二十多岁时从他父亲手中接过这家店后,这一干就是五十多年,如今已经七十多岁的他,依然不愿放下手中的剃刀,因为他知道,周围的老伙伴们需要他。附近的老人们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到这里来坐坐,回忆着曾经的往事。随着老商铺的关门以及老人们的离世,邵伯老街上的记忆,也在不断地消退着。

当年邵伯镇的运河风貌

作者:陶敏

千年历史中,运河的沿岸衍生出了无数的码头。多少商贾、文人墨客来往于运河之上,泊舟歇憩于码头之旁,或感慨山河意趣,赋诗咏景,或表露内心抱负,撰文抒志,留下了字字珠玑的优美诗篇,留下了熠熠生辉的今古传奇。历史正是从这里出发世界,而世界也由这里停靠,进入中国。

如何将老邵伯的运河记忆留存下去,一直是潘名祥努力在做的事情,在他的家中,收藏着一张十分珍贵的旧,它是时期由邵伯镇自己创办的地方,它可是邵伯繁荣的历史。

扬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将此画从库房搬出来,小心翼翼地打开,当这幅画展现在潘名祥眼前时,老人惊喜地发现,画中描绘的正是当时邵伯镇的运河风貌。

“我们邵伯有五家麻绳店。”魏宝珍回忆当年自家做麻绳的情景,历历在目,他说:“我父亲做绳子,我母亲做绳子,我还有一个堂哥还带了个徒弟,四个人整天做绳子也不够卖,绳子做出来就被买走了……”

纪录片《大运河》视频截图

魏宝珍老人的家就建在运河边上,对于前的这条河,可以说承载了他童年时的所有记忆。解放前,他的父亲就在这里开有一间麻绳店,这种麻绳是当时运河船只上必备的一种物件,魏老伯小的时候,也曾帮着家里做过麻绳,对于那段记忆,他始终无法忘记。

随后,节目中出现了扬州文昌阁车辆川流不息的场景,因为这一天,潘名祥得知扬州博物馆内收藏着一幅晚清时期的古画,这幅画与邵伯古镇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消息对于潘名祥来说,无疑是欣喜的,所以,他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于3月19日17:30开始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首播,该纪录片共分八集,每天一集。昨晚,央视九套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第二集“码头风云”,其中,扬州邵伯码头就出现约5分钟。

今天,当大运河以文化遗产的角色再次出现在面前时,人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它呢?对于这一疑问,节目中并没有给出答案,负责这一集的央视编导表示,关于运河遗产的由于不同地方情况不一样,所以到目前为止也都是在探索中…… 记者 陶敏

潘名祥,邵伯文化站老,从参加工作再到退休后,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邵伯历史的收集整理工作。

曾经的大运河造就了无数的码头,而运河的,也使得很多码头也随之落寞下来。

这里曾经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处重要节点,邵伯大码头,而这条落寞的河道,就是曾经大运河的故道了。

运河上的“码头风云”

如今的邵伯码头上,已经看不到“帆枳如林”的场面,而老街上陈旧的老屋,也让很多年轻人搬离了这里。留守下来的大多是老人。

邵伯船闸,大运河跨过长江继续北上后,在扬州境内的一个重要节点。如今,南来北往的货船依然川流不息,而这样的繁忙景象,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今天的行船人可能并没有留意到,就在他们所经过的这条繁忙水道旁,一条与之相平行的河道,却显得落寞许多,而错落其间的大大小小码头,又似乎在暗示着这里并不寻常。

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都有着一段属于自己的运河记忆,正是这些记忆,让这条老街和这段运河有了浓浓的味道,也正是这些记忆,构建起了邵伯古镇的历史。

扬博藏《运河揽胜图》

这件作品是晚清画家王素创作的《运河揽胜图》,呈现了京杭大运河上的商品贸易,进入了鼎盛时期,从北方载着大豆、棉花、淮盐等物资的商船,由于害怕风大浪急的长江水,于是将货物卸到了长江北岸的邵伯码头上,邵伯逐渐成为南北物资集散的重要码头之一,而邵伯老街也因此兴旺起来。

邵伯船闸、邵伯码头等出镜

生活在老街上的老人

讲述家里做麻绳的运河记忆“顺着斑驳的码头拾阶而上,一条古朴的老街,静静地卧于古运河一侧。”节目中不仅展示了运河故道,还展现了生活在邵伯老街的人们的生活场景。节目解说:“游走在由条石铺成的石板上,清代建筑遗存散落其间,而印刻于木牌上的文字提醒着我们,这里曾经历过一段不一般的繁华岁月。”

昨17:36,央视九套的纪录片《大运河》第二集“码头风云”中,出现了“扬州邵伯船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