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黄金

李成东2022“专业主义”电商年度演讲未删减全文(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9-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李成东2022“专业主义”电商年度演讲未删减全文(下)

  好的,欢迎大家回来。我们进入到演讲的下半场。上半场已经分析过了宏观市场这么难,有没有做的好的公司?它们在存量市场里面,找到自己的增长机会?它们有什么样的生存之道。

  第一个案例,社区团购这个赛道大家都知道是亏损的,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美团优选也亏了300亿,橙心优选倒闭了,亏了200亿。社区团购破产的第一案的“同程生活”,去年7月资金链断裂倒闭了,十荟团大幅裁员。

  而同程生活在倒闭前,已连续获得4轮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至1亿美元不等。2020年6月,同程生活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C轮融资。

  为什么会资金链断裂?因为巨头进场,恶性竞争,钱都花在补贴上了,供应商怕收不回款,出现了恐慌性集中催收。政府监管加强,也没有资本愿意在这个市场投入更多资金。

  在“巨头”进场前(2020年9月以前),像同程生活这样体量的平台单月销售额在8亿元至12亿元之间,毛利在20%左右。

  “巨头”进入后,伴随对消费者的巨额补贴和对“团长”的争夺,平台每月营收降幅最高达80%以上,毛利直接变为负数,整个社区团购市场也进一步滑向全行业亏损的泥沼。

  你说社区团购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普通公司还有机会吗?就在同一个环境下,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2018年,我跟华南区一家社区电商的创始人吃了顿饭,他告诉我,太难了,一边是巨头进场竞争,不断烧钱,自己的业务不赚钱,账上的现金流顶不了几个月了,都是供应商的钱,资金链很危险,快活不下去了。

  但到了2021年,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华南某地最大的社区电商之一,也是我们海豚社会员之一,今天也在现场。

  社区团购行业30%的亏损率,大多数玩家最多能够撑1~2年。像拼多多与美团市值超万亿,账面现金充足,背靠上市平台融资渠道通畅,可进行长期持续作战。而小公司,只会成为巨头竞争的炮灰。

  但这家公司要钱没钱,要团队没团队。整个创始团队都是草根搭建的,高管工资5000一个月,50万起家,拿不到融资的小公司,到了2021年不但没死,还活得特别滋润。

  月销从几百万做到几千万,从只有1个城市,做到7个城市,高管薪酬5000元涨到5万元,客单价从十几元,涨到65元,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极端的竞争环境下,他是靠什么活下来的?怎么做到的?

  这是我的另一位海豚社会员叫叶晓宇。之前在京东工作,出来后决定自己创业,成立了一家公司,去年仅仅用了8个月,30人的团队就干到月销1个亿的规模。

  2021年最热门的服务商创业赛道是直播电商,不管做什么的,都去做直播了。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就是在知乎专门给品牌商带货,赚取佣金。

  他们一篇文章能够持续给品牌商卖货18个月,而且还是高客单的商品。这对很多商家来说,平价卖高客单商品太难了。为什么?

  知乎的一大部分的流量源于长尾流量。知乎三个月内浏览量TOP1000的问题中,41.3%的问题已经创建一年以上,平均创建时间为17.3个月,至今仍被不断激活流通。

  所以在知乎卖货,是细水长流型的。所以达人花一周时间辛辛苦苦写一篇稿子,今天卖了10个订单挣200块钱,后天商家把佣金一调,只能挣2块钱,肯定没有达人愿意干这个事。

  「高客单价、高认知门槛、长决策链」的产品在其他渠道种草很难,但在知乎上就是天然的匹配。所以叶晓宇选择聚焦知乎渠道。

  而且,知乎的时尚美妆MAU虽然比3C数码MAU还要大,但叶晓宇还是坚持聚焦家电数码、家装等高客单类目,这是基于对知乎用户的研究。

  知乎有一个特点,就是高质量内容才有高转化。所以要解决高质量内容输出的问题,就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是找达人合作。

  知乎非常特殊的流量入口特别多,有推荐、话题、热榜等不同流量入口,不同入口起流量方式差异是非常大的。

  所以,叶晓宇团队会坚持开办训练营,孵化优质创作者,同时还组建了知乎大V社群,一起交流讨论,互相提高爆款内容创作能力。从而保持造血能力。

  他们还创建了自己的系统,整合全网高佣信息,把深度合作的品牌都录入到自己的平台里,开放给优质创作者。

  这就是叶晓宇能够8个月做到月销1个亿的原因,知乎也没想到电商的商业化还能这么搞,品牌方也没想到在知乎能做规模化商业化。

  说完这个案例,不是说让大家去做知乎种草,最大的价值在于思考自己的机会。东哥电商群里的宋欢平,应该是餐饮赛道做的最好的天使投资人,只有3000万资金,就投资了乐乐茶、陈香贵、墨茉点心局等知名项目。在主流机构把钱都投到电商、品牌和ai主流赛道的时候,他聚焦在餐饮赛道。

  顺带推荐两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叶晓宇公司属于典型的“延续性创新”,在非主流市场找到自己的机会。

  中国是14亿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大国,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大市场,任何一个细分市场也都需要专业服务。每一个创业者,每一个投资人都应该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机会。

  每个公司未必要追逐热门,还是关注核心的市场需求,找到自己的服务能力。只要足够专注主业,小赛道里面也能找到机会。

  接下来的分享,我会分成四个部分:大平台,垂直电商,渠道,品牌。通过16家公司的打法,告诉大家在寒冬之下,我们的唯一生存之道。

  大家都知道我是京东的铁杆粉,在我12年前入行的时候,其实没有几个人看好京东模式,京东的采销是自营模式,资金占用量特别大,模式特别重,不如阿里巴巴的轻模式。

  那么在整个行业下行的时候,从2019年到今天,京东相对阿里来讲其实是表现比较好的公司。京东的业务非常稳,营收和用户增长都在25%~35%之间。

  无论走多远,只要坚守京东以客户为先、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价值创造的初心和定位,就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段话是时任京东零售集团CEO的徐雷2021年在京东618誓师大会上的一段讲话,关于徐雷,我们写过一篇文章叫《徐雷的三起三落》。徐雷在2018年7月份的时候,当年618结束以后,成为京东零售的 CEO,那其实是京东创业以来的一个低谷,之后,京东应该衰落了,但却没有衰落。其实这和徐雷没有关系,而是和京东过去二十年的积淀有关系。

  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在两大电商平台中,规模远高于京东的阿里巴巴应该是流量红利吃尽,更早摸到天花板的那一个;而对用户量远低于阿里的京东来说,本应该是广阔天地,尚有无限可能。

  但是,从2017年到2018年,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速一直高于京东,在海外市场和线下新零售都有建树。当阿里核心电商还有60%左右的增速,京东的营收增速却从2017年的40%左右,一路下滑到2018年的30%。

  那么京东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企业,其实和以前是有本质差异的。以前,京东以零售为基础,其实是以自营业务为核心为前提的公司,那么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过去十几年,京东一直在做产业互联网的事。京东不仅仅只是卖货满足消费需求,而是围绕“商品供应链+物流供应链”,构建了整套的供应链基础设施。

  那么为什么第三方的品牌商或者其他公司,要选择京东提供供应链服务呢?因为京东在供应链,的确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零售公司。其中最核心的是什么?是库存周转天数,京东在2022年,管理500万SKU,周转天数就是33天对吧?

  那么大致看一下其他的,不管是国内国外的大概水平,大家看到京东基本是最快的公司。当然,SKU数量越大,库存天数其实是越来越长的,运营的难度也是几何级数的增加。

  所以,京东能够有今天的逆势增长,因为京东和所有中国大的电商平台公司都不一样,京东是唯一坚持做自营的公司,没那么关注流量,强大的供应链是京东逆势增长真正的动力。

  阿里巴巴也好,拼多多也好,抖音快手也好,这些大平台都更关注流量,而很少去碰整个供应链,至少不是主要的一个业务,那么,怎么去评价一家公司的供应链强和弱呢?

  徐雷曾在JDDiscovery-2020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列举一组数据:京东零售目前管理着超过500万个自营SKU,但能够将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4天,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而在京东2021年Q3财报中,借助于智能决策技术持续提升的供应链能力,京东在自营商品的SKU已经达到近1000万,且库存周转变快,运营效率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在2021年京东11.11期间, 有31个品牌的销售超过10亿元,4.3万个商家的成交额增长2倍以上,中小品牌新增数量同比增长超4倍。这背后,京东智能供应链每天给出超46万条补货和调拨决策。

  京东营销360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先技术,以数智化手段进行用户营销与运营,进行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有力支持了1年1亿多新用户的增长。

  同样在京东11.11期间,京东智能情感客服能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语音交互等AI前沿技术,在“导购”、“客服”、“售后”等身份间自如切换,服务次数超过8000万次。

  举个例子,2020年11月1日当天,美的冰箱在京东的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6%。

  美的方面说,过去美的冰箱从入仓到送达消费者手中,时间大约在30天到45天。美的需要对各仓库的100多个SKU货品做复杂预测。但是,备货多了滞销,增加仓储费用;备货少了又会损失销售。但在与京东深度合作后,京东参与了对销售预测、供需、采购、订单执行等流程节点的持续优化,冰箱的周转周期降到28天,滞销情况和仓位错配问题也大大改善。

  京东方面介绍,双方的协同人员每人每月可节省22小时,每年的仓储物流费用可节省上千万元,相应地销售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二是自动的采购系统。传统采购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但是京东的整个采购已经可以用系统完成,最大程度杜绝了。

  第三个是自动发放的优惠券和销售体系。很多电商不太会做运营,它只会做促销活动,而最终发现,活动其实会导致很大的损失,而京东为什么能盈利?

  因为京东前端销售系统升级有了,目前京东发多少优惠券,多少面额,发给什么用户,其实都是系统决定的,数字能力大幅提升了销售的效率。

  抖音快手,这些平台都和京东合作。其实,供应链是有门槛的,如果没有门槛的话,抖音和快手这些平台可能就会自己做了。他们没有自己做,说明了这个事情还太苦了,还是交给专业做供应链的公司去做。

  第二,政府的阳光采购,公共采购领域覆盖率超过70%。这方面,京东有3大优势,京东有3大优势,

  第1,因为大家知道现在都要交税了,公共采购,需要渠道商提供合规的。目前来看,京东能够完全实现阳光、透明、合法合规,这是业内难得的。

  因为直播只是商家触达消费者的方式改变了,而无论抖音还是快车,他们没有自营业务,而除了京东,其他公司没有这么优质的供应链,去提供质优价优的货品,只有京东可以做到。

  其次,因为政策加强了征税、合规等各方面的要求,而京东,多年来照章纳税,对售出的每件货品都开,其实京东是目前这种监管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家常用的三个电商app,一个是京东,家电3c一般都选择在京东购买。一个是淘宝天猫,买买衣服。一个是买农产品,基本都是在拼多多。当然都是我老婆在买,最近薇娅出事以后,估计淘宝就用的少了。

  这只是题外话。看数据,阿里的GMV在2014年时突破2万亿,大概用了12年;而拼多多今年的GMV大概会达到24000亿,解锁同一成就,拼多多只用了6年。比阿里快一倍。

  很多人都说,拼多多是靠五环外以及微信流量起来的,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这个没有逻辑,刚才不是讲到京东很强吗?京东直接就有入口,为什么没有起来?拼多多做的是不一样的事情,除了模式和京东有差异,还有没有做别的事情?

  其实,拼多多是抓住了核心品类——农产品。五环外的农民收入一千块钱人民币,京东客单价是四百块钱,买两单就没钱了,所以拼多多卖十九块钱的东西能够转化。

  大家都知道,拼多多弯道超车之前,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基本都是通过淘宝渠道,但是拼多多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现在占整个农产品上行市场规模的47%左右。

  2018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总订单量达23亿笔,订单总额达653亿元,超越淘系农产品规模。19年和20年拼多多农产品成交额分别达到1364亿和2700亿元。农产品复购率超过70%。

  大家看这张图,2015年时,阿里是最大的线上生鲜销售平台,市占率约46%。而到了2020年,拼多多的份额完全取代了阿里,阿里下滑到34%,剩下的15%由社区团购完成。

  拼多多为什么能够成功?不同人有不同的总结。如果说服饰化妆品是淘宝的根基品类,那么农产品就是拼多多的根基品类。这也是为什么做平台模式的拼多多,也要去做自营的拼好货的社区团购业务。所以如何理解,分析拼多多在农产品逆袭阿里巴巴很重要。

  正如黄峥所说,拼多多是农产品起家的,过去几年里拼多多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流通领域。通过提升流通领域效率,去中间补两头来让农民和消费者获益。

  拼多多推出的“多多果园”是以销定采,规模效应,多多包销的方式,更适合中国小农生产模式,汇总消费需求,把1200多万农民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为农民产生大量订单,帮助农民减少对分销商的依赖,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稳定的下游合作、较高的转化率和用户留存。

  具体点说,拼多多的供给侧改革——大家买农产品的时候都说拼多多不好,品相很差,很多人都吐槽,大约百分之三十都是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的。现在,拼多多参与了上游的农产品开发、包装、品牌打造等环节,所以种类更丰富、质量更好。

  在服务侧,拼多多能做到零售也是批发价。因为淘宝的运营很重,但做农产品是周期性的,要是把运营做得很复杂就没法做大量的供给。拼多多其实很简单,保证价格便宜就可以,做拼多多初中水平就可以了,大幅度降低了运营门槛。

  其次,拼多多的营销做的很到位,南果北调,北菜南销,数据显示,销量过百万的雪莲果、百香果等非传统消费类水果,已经通过拼多多平台成为一线城市的新宠儿。

  农产品难做因为不是简单的效率问题,货发不过来就烂掉了,别的产品可以压在仓里,农产品是不可能的,能不能及时把货发出去拉走也是问题,要是不做专门的爆款运营或者服务优化也起不来。

  总结来说,拼多多解决了农产品上行的流仓储成本以及下游市场不稳定的问题,精准抓住农民们的痛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9Q3开始,用户使用即时通讯类app的时长百分比,连续5个季度下滑,而短视频的使用时长百分比则连续5个季度上升。

  短视频使用时长,现在依然还在持续增长趋势中。当互联网整体流量大盘增长趋缓,短视频的增长,就是从其他应用那里抢到了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就是对其他内容的强势替代。

  短视频top2平台之一的快手身上,就体现了这个趋势。具体到2021Q3季度,快手的流量方面表现优于上个季度。日活用户(DAU)达到3.20亿,同比增长17.9%,季度环比增速创下去年二季度以来的新高。月活用户(MAU)达到5.73亿,同比增长19.5%,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大季度净增。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快手日活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119分钟,同比增长35.0%,日均流量同比增长近60%。

  说到直播电商格局,我认为,直播的机会不会在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电商平台上,这些平台的直播更像是支持平台发展的工具。

  我们认为,快手用户时长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直播,包括传统的秀场直播、泛娱乐直播,新兴的电商直播带货。目前,直播内容在快手日活用户当中的渗透率达到78%,而半年前这个数字为66%,提升明显,其中,电商直播渗透率(数字待查),有望进一步提升。

  过去10年间,中国最大的技术革新红利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当短视频,直播成了互联网的入口和基础设施,由此长出了预计4万亿规模的生意。

  电商的商业逻辑已经发生了质变。PC互联网时代,传统货架电商的商业逻辑是以平台为核心,流量驱动的,即“商品+公域”模型。

  直播电商的商业逻辑是以用户为核心,由内容和情感驱动,是“内容+私域”。直播电商时代,电商的展示方式从货架变成了内容,主播可以直接和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根基从交易变成了关系。

  在快手内容生态里,直播电商经营者,首先以自身鲜明的人设,和有观看价值的内容,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心智,让消费者对主播本人有兴趣,再对品牌和商品形成兴趣,即“种草”。种草之后,经过各种方式的链接,用户可以成为品牌的私域粉丝,产生了信任价值。下一次的成交,就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关系,信任价值的二次发酵。

  传统电商逻辑下,获取UV的渠道是公域。经营者想要GMV增长,首先要投放海量广告,第二要提高转化率,第三要提高客单价和毛利。

  有了流量之后的第二步,经营者需要做更多更有趣有用的内容,来提升曝光,提升内容观看价值,以短视频,撬动直播,让短视频用户进入直播。

  第三步,通过品牌的IP化,有故事的、鲜明人设,商品的内容化,和粉丝建立情感链接和信任,提升复购。

  总之,直播电商是完全不同的渠道,直播的加价率比传统电商低得多,一场直播有几千上万的人观看,就能带来规模化订单。

  2020 年 4 月,朵拉朵尚品牌创始人李海珍决定自己打头阵allin直播,以账号“朵拉朵尚李海珍”入驻快手。

  首先,这个账号就完全贴合“感性和理性层面,双维度人设”,感性层面足够“鲜明真实”,李海珍的简介“三个孩子的宝妈”,一下子拉近了她和品牌主要用户,女性群体的距离。理性层面,她是18年护肤经验的品牌创始人,在“美妆”这个垂直领域内,持续输出专业的知识分享,给粉丝新的信息增量,获取信任。

  感性和理性层面都足够丰富的人设,让李海珍成功在快手站稳了脚跟,入驻快手后迅速迎来了粉丝和销量的一路猛涨,作为账号矩阵的第一个账号,李海珍个人IP“朵拉朵尚李海珍”账号在3个月内涨粉至68万,单场直播GMV达 5800 万。这些粉丝都是基于对李海珍IP的信任和喜爱,从路人到粉丝,再用购买支持他们喜欢的李海珍,进而支持朵拉朵尚品牌。

  李海珍直播早期也没有考虑吸粉引流再直播,只有10多名粉丝就开始直播了,内容除了美妆,还有情感话题、创业心得的,而在之后的直播带货中,偶尔会带一下其他品类的商品,但朵拉朵尚的产品一般占到了90%。(这里补充复购方面的素材)

  李海珍花大量的时间在直播间,周一至周五每天两场,分别是早上7:30和晚上19:30开播,一般每场持续3~4个小时,一天就要在直播间待上7、8个小时。

  长时间对直播的坚持,创始人自己双维度人设的吸引力,持续回馈老粉和真爱粉,让李海珍的直播带货数据持续攀升,从2020年5月的200多万到6月翻了四倍达到800多万,7月突破1800多万。

  此外,在调整做电商直播后,朵拉朵尚也在产品更匹配用户上花了不少的心思,在传统电商中,朵拉朵尚的用户群体主要以18-30岁用户为主,但在快手不同,为此,李海珍特意根据平台用户画像进行了针对性的产品升级,直播渠道重点布局25-40岁阶段的用户人群。

  如今,账号@朵拉朵尚创始人-李海珍已经在快手坐拥2306.6万粉丝,量级相当于快手头部主播,而朵拉朵尚品牌也同样跃居成为快手美妆行业影响力排行榜TOP1。

  抖音确实很强, 从成交的维度看,抖音的模型,是品牌+公域,再根据用户的兴趣,精准的智能推荐,有很高的转化率。

  抖音天生适合和品牌合作。品牌,本身就是一个信号,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用户对品牌有信任就会直接下单。抖音日活超过6亿,公域流量池子里,大数据挖掘用户兴趣,直接推荐商品,达成转化。

  快手基本盘是人货一体,达人生态+产业带品牌+私域流量。经营者在快手,以真实人设和粉丝建立信任,以极致性价比的产业带白牌为基础货品,以70%高复购,形成经营良性循环。

  在快手,品牌的新玩法是自下而上的,他们可以先把用户吸附过来,再拉出品牌影响力。如李海珍这样,以自身人设让粉丝信任、喜爱,进而让粉丝喜欢上品牌,让新的品牌孵化出来。

  所谓产业带,是快手近两年来一直在做的,直播电商与产业带经济的深度融合。举例来说,2019年8月,快手做了珠宝产业带基地,在2019年就已基本完成了整个珠宝品类的基地覆盖,其中包括了翡翠、和田玉、彩宝等珠宝大品类,同时还包括了绿松石、岫玉等小品类。

  2019年9月,快手服饰产业带落地山东临沂。在临沂,快手主播规模远超千人,而他们的带货实力同样不俗。在2020年4月28日,临沂快手主播徐小米直播5.5小时,卖出28万单,销售额1200万。据快手官方购物车服务商有赞的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临沂的有赞快手成交量可以挤入全国Top3。

  2020年5月,山下湖珍珠快手电商直播基地正式成立,公开对外招募电商主播——浙江诸暨山下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交易中心,超7成的居民从事着与珍珠产业相关的工作,年前,珍珠产业销售额早早就达到百亿级。而2020年,山下湖镇淡水珍珠线亿元。未来我们预计整个珍珠产业的年销售额能达300亿。”山下湖珍珠快手电商直播基地负责人钱洪飞介绍说,直播电商还为当地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基地内已成功入驻近一千家商户,其中山下湖本地商户占了20%

  在快手,产业带的产品,是绝对性价比的白牌商品。叠加快手达人生态,白牌就有机会孵化出快手原生品牌出来。

  今天大家大多是开车或者打车来的吧,不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加油或者充电。人要吃饭,车要加油、充电,这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能源市场,预计到2030年,加油市场行业规模达到32833亿元,充电市场达到1890亿元。

  大家可能经常加油、充电,但对交通能源的一些情况还是很陌生。商用车是用油大户,目前,中国有大约8000万商用车,其中,有5000万网约车,3000万的城际间、市内物流车辆。

  没错,商用车主,也就是物流车队的最大痛点,就是加油成本,占到了整体的30%-40%。而企业用车最大的痛点,就是公车油费不好管理,经常有虚报的情况,不好管理。他们有强烈的降本增效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有将近12万座加油站,其中将近6万座是中长尾市场的民营油站,它们缺品牌、缺用户、缺管理,它们想赚更多的钱;而且它们还面临能源结构转型的挑战,想更长久的赚钱。

  这是能链的机会,也是很多同行的机会。于是,能链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油网团油,还有一张电网快电,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客户全部收入囊中。供给侧,能链给加油站、充电站提供服务,需求侧,能链服务商用车、私家车和企业级客户。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以加油为主线,来看看能链做对了什么?为什么能链从赛道里跑了出来,跑到了领头的位置?

  团油App自己就是个公域流量池,聚合了很多车主,还跟百度地图、微信、顺丰、货拉拉等合作,将加油服务植入到更多生活场景里。

  对油站来说,团油聚合了这么大体量的加油需求,能带来增量新用户,所以油站愿意给到用户一个优惠价格。

  如果用油卡加油,单车年平均可节约油费约3000多元,用团油App,一年下来,能给他们每一辆大货车省下1万块钱。

  2020年,能链平台上最省钱的物流车队利团油共加油6035次,一年节省高达80万元,利润直接提升30%。

  这两年快递行业发展,全国各地兴建了很多物流园,以前园区里的车队都得跑到园区外的加油站,即使距离园区再近,几分钟的车程总是的要的。

  能链在这些物流园区里建设“橇装加油站”,车队不用再跑到园区外加油,保证车队在最短里程半径内完成加油,在降低空驶里程的同时,帮助车队节约时间成本、金钱成本。

  而且,还有利于碳中和。去年,合肥某物流园区内,能链的橇装加油站单月就帮园区减少了47吨的碳排放。

  像日日顺,百世,中通快运这种大的物流公司,跟能链合作有一点很方便,就是每天有成千上万台车跑在高速及城市道路上,企业无法第一时间知道司机的加油情况;

  而且由于车辆行驶线路多、油站油价也会时不时的调整,这些公司没法儿实时知道行驶线路上哪个加油站价格最低。

  现在能链给开个企业账户后,只要对着电脑屏幕就可以实时知道知道车队和司机的加油情况,并给司机规划最优的补油计划。

  比方说北京片区的,你可以都用这一个账户,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哪辆车,加了什么油,油价如何?你每辆车的加油信息都能够完全的显示出来。当某个司机离职后,也不用回收实体油卡,在系统后台可以直接回收余额。

  能链帮助物流企业去做车辆的管理的同时,也帮助管理加油的票据,能链根据订单数据直接开票邮寄,企业哪怕用了5000个油站,也只需要对接能链一个平台开票就行;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也杜绝了贪腐问题。帮助企业减少了管理成本。

  大油站加速扩张,炼油厂也进入终端,而且双碳是大趋势,电车越来越多,整个油站行业正在进入整合、转型的阶段。

  前面说过,团油构建了全行业的公域流量池,几乎触及到了所有用手机的车主。这解决了油站的获客难题。而且团油还给油站提供线上线下营销服务,帮助油站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更好地留住客户。

  路上跑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而且双碳目标下,加油站转型综合能源服务是必然趋势。加油站如果想转型,能链可以帮他建设充电场站,选址规划、电桩采购、金融分期都能做,让加油站能否服务电动汽车用户,把握新能源红利。

  此外,能链还能帮助加油站在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站,降低用电成本的同时,还能从源头使用绿电,符合双碳趋势。天然气、氢等品类,能链也能帮助油站做。

  两桶油都在油站开了便利店,卖生活日用品提高油站坪效。很多中长尾油站也想开便利店,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办?能链就给他们提供便利店供应链,帮助他们选品、采购。

  此外,只要油站面积足够大,能链可以帮助油站开设肯德基汽车穿梭餐厅,汽车精洗、维修保养等车后服务,拓宽油站的盈利空间。

  能链能给油站提供SaaS服务,服务里包括营销的解决方案,也有非油品的零管系统,包含了油站管理的方方面面。

  比如能链提供的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可以结合多样的营销工具、裂变分销系统和触达通道,帮助油站进行精准营销,不断吸引用户,提升复购率,降低营销成本。

  举个例子,一个油站的营销费用占比10%,年销售额2000万就要花200万营销,这可不是笔小钱。

  这次时间有限,讲了能链在油领域的故事。而在充电市场,能链旗下的快电也在做同样的事儿,帮助需求端的私家车主、商用车主提高充电体验,帮助供给端的充电场站提高电桩利用率、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对新能源车主而言,不知道桩好不好用、不知道哪里有充电桩成为最大痛点。快电作为第三方互联互通充电网络,车主下载快电App就能使用数十万根公共充电桩,给车主创造“一键找好桩”、“一键扫码充电”的充电体验。

  而充电桩运营商普遍面临盈利难,回本难的问题,快电给他们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从电桩采购到选址规划、建设运营、日常运维等等,都能解决。而且,快电还在合作场站增加无人售货柜、椅等服务,丰富充电场景的商业业态,帮助运营商提高充电桩利用率,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在CAGR(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2030年将达到1,890亿元规模的充电新领域,能链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第二个垂直电商案例是会小二,首先在这里非常感谢会小二创始人杨亮支持。我是12月20号决定要办年底的电商演讲,也就只有35天的时间。

  所以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会务活动,选择场地,现场搭建,还有晚宴等等。选择会小二,不只是因为更方便了,还能更省钱。

  中国的MICE市场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MICE大家可以简单理解,就是围绕开会的场地用餐住宿等场景消费。会小二的订单集采规模达到100亿。中国的星级酒店大概是3万多家,其中有2万+跟会小二有深度合作,此外还有9万个特色类的活动场地。累计服务客户59万,是全国最大的线上会务平台了。

  我们今年也在北上广深杭办了近百场沙龙和饭局,我们知道跨城市办活动难度还是挺大的。因为我们的酒店场地资源积累也就仅限一两个城市,所以我跟会务合作,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有足够多的城市场地资源。

  所以愿意跟会小二合作的第一点就是场地资源多。他们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城市,有11万+会议合作方,直连全国50万+会议场地。

  前面说到,会小二跟50万+场地都有深度合作,他们可以实时提供档期和价格,而且价格要比你自己找场地还要省30%。

  而且会小二做到了很多会务公司做不到的,就是价格稳定。因为酒店会场价格都会随淡旺季不断波动,很难量化。

  而会小二就在做逐步的量化,拿到了酒店的最低价,而且是旺季也还是给这个价格,让会小二的客户能享受到全年一致的优惠稳定价。

  如果异地办会,还要提前到异地去找场地,看场地,吃力不讨好。我们看场地最怕遇到卖家秀跟买家秀不相符。

  但我们跟会小二合作,只需在活动提前一两天去布置场地就行,跟描述基本相符,线万+的场地,你都要做让客户在线上看看数据,看看图片对比,就能判断出选哪个方案,这对场地各种数据都有极高的要求。细到灯下高度,led屏幕尺寸,不同摆放形式能容纳的人数数据,你也要有才行。

  杨亮告诉我,2020年会小二在市场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4月至7月,酒店场地需求大量减少,就算有需求,也因为难以到现场看场地而选择放弃。如何让客户足不出门也能定下场地呢?

  就是做MICE数据验真。会小二在那期间,不退反进,投入了近千万元,派出十多个团队奔赴全国,给每家酒店合作伙伴都做了MICE数据验真,增强酒店MICE业务的在线展示。

  结果在疫情断断续续之中,让会小二和酒店都大大增加了获客能力。20年下半年会小二与大部分酒店合作伙伴的会议成交,超过2019年同期的70%。

  所以我也不用招会务了,找个同事对接下就可以了,搭建,签到,物料,用车等等都可以直接搞定。而且由第三方对接,整个过程都有迹可循,也更透明合规。

  另外,会小二他们给老板和企业里管采购的,还做了一个会议采购管理的SaaS。把整个采购的过程都在系统上记录下来了,包括最重要的三方比价,也是预订和服务的过程中,在线上一气呵成了。

  他们最近推出了一个会议团房的电商解决方案。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这场会在望京嘉瑞举办,有一些我们从外地来参会的老板就需要订房,还要尽量住的近。

  会小二就给我们提供了几个距离最近的酒店客房团购价,一会一码,我们通过社群给到大家,大家就可以通过小程序,特价预订了。我们还能实时了解到哪位老板已经订房参会了。

  所以,会小二这样的垂直电商,就通过这样的场景解决方案,发挥出它的资源优势,做得更加垂直、深入。

  前面讲到,消费在降级,但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奢侈品行业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线上奢侈品交易市场来看,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平台就是胖虎,不过它是做二手奢侈品的,2021年GMV30亿,比2020年翻了一番,目前线万销售额,毛利率也比卖新品要高很多。

  其实提到国内的奢侈品电商,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寺库。不过寺库做的是一手奢侈品交易,供应链上游既没办法搞定品牌商,又没有定价权,相对来讲,把控二手奢侈品交易的供应链上游,操作起来难度更低,而且平台从用户手中收货,处于优势地位,拥有定价权。

  我们知道,寺库最近处于风口浪尖,本身业务走了一些弯路,在市场上也被低估了,之前趣店的老板也孵化了一个奢侈品电商项目,现在市场也没什么声量了。那么为什么胖虎能做到100%增长?在我看来,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它是自营模式,把货品全部买断。这个模式非常重,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模式,因为做奢侈品,没有持续的、稳定的供给,就做不了生意,所以把控供应链上游非常重要。

  胖虎在供应链上的专业优势在于,它做to c业务之前是做to b业务的,在线下积累了四五千家合作网点,现在密切合作的也有2000多家,这就保证了胖虎的供货,现在它一年能采购四五十万件货。而且几乎没有损耗,库存周转天数低于40天,to b端的业务甚至能达到20天。

  除此以外,做二手奢侈品,非常核心的竞争力就是鉴定服务,早在2017年,胖虎就已经把整个前端的鉴定、评估、回收做得很系统化、标准化了,之后,还把服务器输出给了咸鱼、京东和转转,承接了这三个平台的鉴定和回收业务。目前,它是唯一一家支持远程鉴定的公司,所以在鉴定这方面,胖虎是有护城河的。

  正是因为这种重资产运营的方式,给了胖虎足够的利润空间去做后续的服务,构建出了它第二个专业优势,就是用户体验。在胖虎平台上,所有售出商品会统一送一个中检的证书,用户自己去开这个证书,要花三四百块钱;其次,胖虎所有售出的箱包,一年都会有一次免费的清理养护,包括涂边油、补色这些服务,并且适用于用户手里所有的包,不局限于在胖虎买的包。用户自己去外面做养护,大概也要三五百;另外,手表是质保一年,终身免费换电池,还送一次抛光;最后,平台所有售出商品半年内可以8折回收。

  这里我其实还想说一点,胖虎原本可以按照to b的价格去做to c,这样价格优势就会非常明显,但这样做会扰乱行业的价格体系,所以胖虎后面做to c业务,才会通过提高对用户的服务品质,来构建经营优势。

  这些服务,像红布林、飞鱼这种寄卖平台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他们没办法把货做得很标准,只赚一个服务佣金,利润太单薄,也没办法支撑后续服务,更做不了8折回收这种业务,整个流程很难做到闭环。

  所以其实,本质上来讲,胖虎是重新建立了用户信任体系,也重新建立了一套行业标准。那么这并不是个例,有一家公司,靠卖球鞋起家,今年做到了800亿流水,实现了50%增长。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我要讲的是哪家公司了,就是“得物”。

  我在决定讲得物这个案例的时候,跟他们的创始人杨斌单独打了两次电话,但他实在是太低调了,很多细节都不希望对外公开,那我能跟大家说的就是这两个数据了。不过,我觉得得物还是非常值得讲一讲的,相信在座各位也比较好奇,这么垂直的一个平台,成长性却这么强,它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是得物服务好了运动潮牌这个垂类类目中,最核心的用户及商家需求。首先,得物有一个专门的选品团队,这保证了商品的丰富度和品质;其次,得物做了鉴定这个深度差异化的服务,在别的平台都没做鉴定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做了,现在得物有一个1000人的鉴定团队,得物出品必属真品,这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

  第三,得物的交易形式也做出了差异化,它是支持买卖双方交易投机炒作的,所以,商家能在得物上把鞋卖出更高的价格,因为对核心用户来讲,价格不是关键,保真才是关键。这就意味着,商家更愿意来得物卖鞋,保证了货品的供给。

  那么通过得物和胖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对于垂直电商来讲,能做大做强的,都是重新建立了行业标准的平台。这也是垂直电商专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每年我也投一点项目,但是两年前我就不投传统电商了。为什么不投了?是因为线上的成本不断的上涨。而这种结构性的成本上涨,不是单一的流量成本上涨,我总结为五大不可解矛盾。

  三是劣币驱逐良币,穷人是大多数的,意味着满足穷人需求的低价商品掌握流量。好东西,无法得到展现。

  随着整个互联网成本上涨,或者传统电商的成本上涨。未来有三个选择,一是向线下市场走。二是向微信私域走。三是往海外市场走。

  这是我在2019年投资的一个项目,叫“bigoffs”,做的是特卖零售全渠道生意,最近在**开了线下店,此处披露一些开业数据。

  bigoffs弥补了线下特卖市场的空缺,流量红利结束、加上疫情叠加的打击,让品牌商家积压了很多库存,经济下行的时候,消费者特别喜欢买折扣的东西,这是市场逻辑,所以bigoffs就能跑出来。

  bigoffs通过他优质的商品、服务供给,提高了商场开业率,为商场带来了客流以及交易额,因为能为商场带来上述3个方面的利好,所以在租金谈判上,更具竞争力,通常都能实现较低的租金成本。成本低了,bigoffs就能具备一样的价格优势。所以,同样的货物和价格,你是去线上买还是线下买?那肯定是线下对不对,直观体验和服务就是线上无法提供的。

  今年11月、12月份,据了解很多线下店受疫情影响,销售规模比10月份下滑了30—50%,基本到明年6月份之前,这种局面不会好转,意味着商场、产品依然会过剩,产品还是过剩,所以新一轮商场地租的降低很快就会到来,谈判能力强的,就能抓住红利。

  我认为,要成为好的内容供给者,自带品牌号召力,才能做好线下。本质永远是内容供给有特色,要么是服务有特色,要么是价格有优势,最终把你的优势落在合理的成本结构上,这样就能活的很滋润。

  线下生意有机会,但门槛还是比较高。很多年前淘品牌谈出淘的时候,就有不少尝试线下渠道开店的,成功的是少数。

  私域也是非常火的事情了,有多火呢?这位是王小康,是护肤品私域第一操盘手,也是中国私域数一数二的操盘手,他操盘的公司大家可能听说过,叫名膜壹号,2019年营收10个亿,2个亿净利润。现在他出来创业了,在准备这场演讲的时候,我也跟他交流了私域的问题。

  美国知名学者凯文·凯利曾提出“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他认为对创作者而言,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者、作家等,任何做原创的、传递正能量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养活自己。

  他们一年时间愿意花一天的工资大概100美元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线万美元的收入,可以获得非常舒服。

  这是几家是私域里面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禾葡兰,做护肤品私域的,有200万私域粉丝,一年8个亿;名膜壹号10个亿;女王新款,做服装的30亿;瓷妆,做美妆的,5个亿。

  私域和公域有什么差别?公域是典型做规模的,私域是典型做利润的,因为服务商家的品牌就是这样,分成两种数据,公域是零到百分之二十的利润率,私域是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的利润率,而且相对比较稳定。

  当然,私域虽然很香,很多公司也在尝试做了,但同样做私域,为什么有的公司做得好,有做的却不好?原因到底是什么?

  讲一个案例,某公司去年的规模是9800万的规模,公司大概不到二十个人,毛利也不高,净利润率是百分之三十,SKU也不是很多,五万粉丝做到一个亿的销售额。因此私域相比公域可以做,但大部分还在摸索阶段,没有找到模型,大部分都是做不好的,大家还是没有找对自己的模式,不管是品牌还是卖货都有不同的打法。

  可能2023年,SHEIN会成为全球时尚服装第一品牌,不过他们也很低调,实际上讲电商讲行业不能不讲他们,否则就白讲了。但怎么成为全球第一品牌?规模和利润就不用讲了,核心还是供应链。

  我们都说SHIEN的供应链能力特别强,首单数量是一百件,ZARA则是两千件,太平鸟是一万件,雅戈尔的订货率特别高,但也不赚钱,用户穿的不合适就发到退货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才能做到便宜又能赚钱。

  目前国内还没有经验借鉴,平台一个月两三千万,高峰四五千万,盈利能力还可以,单价也不是很高,核心反映的就是退货率比较低,最终肯定还是供应链问题而不是流量的问题。

  SHEIN的供应链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其实2017年到2018年前都不行,就是2015年的时候被欧美的一个重要杂志媒体平台列为全球十大新锐品牌,后来发现这个公司是中国的,所以就下架了,能不能立得住还是要靠供应链。

  我们说shein在未来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的服装品牌,不过,在别的行业,有一个品牌已经是全球第一了——安克创新,按照2020年销售额来算,他已经是全球第一的数码充电品牌了。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这个公司,毕竟他的主体业务都是在海外,我简单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安克集团旗下有四个品牌,除了安克以外,其他都是一年销售额10亿以上的品牌,整体规模2020年是90多亿,今年肯定超过百亿了。目前在全美的品牌知名度大概是在40%。

  安克的高管团队,有很多都来自谷歌,所以很多人觉得,安克能成功是因为更懂营销和流量对吧?但其实,安克是个产品型公司,产品力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这么说?给大家看个视频。

  我觉得大部分可能都是后来自己配的线,特别是苹果用户,为什么?因为充电慢、线比较短不方便,更重要的是,接头非常容易断。

  在这三个痛点里,最后一个是最关键的,因为市面上很多充电线,都存在接头处爱断的问题。安克做过一个调查:因为“线容易断”这个原因,平均每个苹果用户每年可能换两次线。

  针对这个调查结果,安克花了9个月时间,由5个工程师和业内No.1的组装厂,研究出了第一代Anker PowerLine,平均耐用系数比市场上的大部分线高了一倍。大家刚刚在视频里也看到了,可以拉车是吧。当时,这根线的卖价是市场平均价格的2倍以上,但依旧卖爆了,在亚马逊上迅速冲到了类目好评率TOP1的位置。

  一般来讲,这个产品成功以后,创业者可能会再去看其他的类目。但安克没有,他对准“坚固”这一个核心痛点继续打,做出了第二代产品。这个时候发现了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基本不需要做营销了,因为在YouTube上,产品实现了很好的自传播效果,生成了大量的用户内容。

  而这种传播,一定是建立在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的。那么到了第二代,其实产品已经打磨的比较完美了,这么简单的一根线年,安克推出了第三代充电线。

  它做了当时市场上独一无二的、用24K黄金做的充电线美金。这个产品的初衷是做一根限量版线,结果在媒体上出现了几千万的播放量,销量也远超预期。

  黄金线面市以后,坚固性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这时候安克再一次做了产品升级。但是跟市面上把卖点放在充电速度和线长短的商家不一样,安克把创新点放在了线的手感和柔韧度上。这个产品也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研发。

  所以我们刚刚讲的一根线的持续延伸,不仅是指线能拉车,延伸性很,也是指这几代产品的持续钻研和创新。

  那么看我们分析了shein和anker以后,就可以发现,电商出海想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关注产品。当然,在国内做消费品牌,产品和供应链也很重要,但同时,想在现在内卷的环境里做得更好,还必须要重视对核心用户的运营。

  微念是一家非常专业的MCN机构,业务包含MCN和品牌运营两大块,员工规模大概有500人。光是专门服务李子柒的团队就有一百多人。

  大家都知道,达人有两种变现方式,一种是广告变现,比如“办公室小野”“密子君”,这是一种非常损耗IP价值的变现方式;

  另一种是打造品牌,李子柒就是这种。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起步难、风险高、成本高,但是IP价值长期递增价值高,生命周期长。

  微念从来没有为李子柒接过任何品牌以外的商务,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清晰的IP运营战略:不接广告、不带货,微念为李子柒大概放弃了价值一个亿的广告收入。

  据我的了解,李子柒品牌2020年销售额为16亿,2021年大概是18个亿,听起来非常多。但是,自2018年李子柒品牌上线以来,微念为其在团队、公关、营销、产品、供应链、渠道等品牌运营工作中投入数十亿元。在这种长期投入下,直到2021年,李子柒品牌依然亏损一个亿。

  大多数人倾向于李子柒的价值远大于微念,因为没有李子柒影响力,微念也不会值那么多钱。不可否认,微念孵化的众多IP,李子柒的商业化价值最大。是不是微念就没有价值?那么怎么衡量微念的价值?

  举个不完全恰当的比喻,李子柒和微念的价值是1和0的关系。没有李子柒,微念的价值是0,没有微念,李子柒的价值也会严重缩水。过去五年,微念为李子柒IP投入了数亿元,搭建了一个500人的专业服务团队,负责营销公关、产品开发、供应链搭建、渠道布局等品牌运营工作。微念所有这些投入,都是李子柒IP品牌一年卖出16亿商品的关键所在。从现实角度来说,分道扬镳,李子柒和微念都能独自活下去,但双方商业价值注定都会严重缩水,注定了双输的局面。

  而且,“李子柒事件”,暴露出了达人MCN模式的致命bug,最大的成本和风险由公司承担,而最大的利益却是达人收获。所以不会有公司用心去做达人孵化了,也不会有机构投资类似的公司。草根逆袭更难了,所以也不会有第二个李子柒了。

  我觉得应该是元气森林。在座各位有人没喝过吗?就算没喝过,大家应该对它也非常熟悉,毕竟这个饮料国民度应该比较高了。

  我们知道,元气森林的野心很大,他对标的是可口可乐。那么它现在追赶可口可乐的进度怎么样了?我们看一下对比,去年可口可乐在亚太地区的营收不到300亿,今年在中国的营收大概是200亿,按照这个形势,元气森林赶超可口可乐的进度条已经跑完一半了。

  从时间维度来看,这个速度已经非常了。可口可乐已经进入中国超过40年,而元气森林,成立仅仅6年。

  这个人,大家可能不熟悉,他叫黑建涛,是他手里这本书的封面照片的主人公,也是当年第一个在长城喝可乐的小男孩。封面这张照片,拍摄于1979年,标志着可口可乐正式进入中国。

  右边是他的孩子,手中拿着一瓶元气森林。这不仅是两代人的交替,更是从可口可乐到元气森林的变迁,是国外品牌到国货品牌的替代。

  那么元气森林6年做到75亿,靠的是什么?就是对产品的专注。段永平说过一句话:消费品公司如果过分重视营销而不重视产品,一定没有未来。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非常信奉这句话,段永平也是他的偶像。元气森林对产品的重视,很多人也有所耳闻:为初期的产品,付出了600万的试错成本。

  元气森林的第一款产品没有面市。因为放在公司免费喝大家都不想喝。但当时,元气森林没有用低价去销售这批失败的产品,而是决定销毁这批价值500万的货。而为了销毁这批货,还付出了100万的额外成本。

  直到有一天,大家开始每天都喝了,也敢放心给自己的父母孩子喝,并且得到的反馈是,大家也都很喜欢喝气泡水。这个时候,元气森林才敢大力拓展线上线下渠道,做销售。

  所以很多人说元气森林做得好,是因为渠道铺得广,这没毛病,但从根本上来讲,是对产品的专注和打磨,才造就了元气森林的成功。

  这种销毁产品的做法,让我想到了海尔。张瑞敏当年用一把锤子,砸烂了76台问题冰箱,同时也砸响了海尔在全国的知名度。所以我想,是不是优秀的公司大部分都会砸产品?至少,这是一种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元气的早期团队换了三波人,全是饮料行业专业人士,条条框框很多。唐彬森接手以后,干脆找了一群做游戏的年轻人,他说:“不要跟我讨论什么成本,就做一款自己想喝的产品。”

  我告诉你,也是因为对产品的专注。气泡水贵在哪儿?我们知道,一个食品饮料企业要想迎合用户的口感,加糖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加甜味剂(代糖)是贵的方式。当然,这里的代糖不包括阿斯巴甜这种成本便宜但口感不好的代糖。

  元气森林当时用了成本极高的一种代糖:赤藓糖醇。这种甜味剂,比阿斯巴甜贵三四十倍。五年前,元气森林是第一个用成本这么高的代糖给中国用户做饮料的品牌。

  除此以外,为了让气泡水喝起来气很足,它加的“气”也是当时国内所有碳酸饮料里最多的。但这会加大生产中爆气的概率,带来5%的损耗率。对于饮料行业来讲,这个损耗已经非常高了。

  而现在,元气森林不仅扛过了三年,还自建了工厂。据海豚社消息,元气森林现有员工4000多人,而在中后台端,产品研发团队占比最高,共计1000人左右。目前元气森林建了5座大型工厂,其中4个已投产。

  之所以自建产能,一方面是因为2020年发生过被供应商断供货品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产品品质。元气森林建设的滁州工厂,选用微生物控制级别达到行业最高标准log6水平的灌装技术,实现了气泡水的无菌生产线,而以往这种无菌生产线大多只针对非碳酸饮料。

  这种无菌生产线,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24条,而元气森林已经拥有了8条,预计到2022年会超过12条。正是因为这种生产条件,元气森林的饮料才能做到无添加无防腐剂。也正是产品背后先进的供应链,决定了产品的品质、成本和价格。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元气森林的专业主义,体现在对产品每一个细节的打磨上。这跟他的产品团队特点密切相关——元气森林的产品团队成员全部都是女性。相比之下,女性更加细腻,也对女性消费者的痛点把握得更加准确。

  所以对于专注产品的公司的来讲,用户最终看到的精品,其实曾在内部失败过多次。所谓的专注产品,一定是建立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的。这是对产品的负责,也是对用户的负责。

  元气森林属于比较现象级的品牌案例了,做的是汽水,这个产品起源于国外,那么我们国家的传统饮品是什么?对,就是茶。

  茶叶这个赛道和前面讲到的shein很相似,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品类而无品牌。茶文化是我们的主流文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但在袋泡茶这个赛道,最大的茶叶品牌却不是中国品牌,而是立顿这个外资品牌。

  但你要说立顿做得很好?也不见得。立顿每年在全球有20亿欧元的规模,但是中国市场只有8亿人民币左右,占比很小。那么,在快消品这个类目下,会不会有一个茶叶品牌,能在不久以后超过立顿?

  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有,就是茶里。茶里今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6亿,增速80%-90%,明年基本可以超过立顿。

  那么同样是做袋泡茶,茶里增长这么快,立顿却数年如一日增长迟缓,这说明,立顿在国内不被认可,不是袋泡茶形态的问题,而是产品存在问题:一方面,立顿的sku比较少,也基本不出新品,而茶里每季度能出4款新品;

  另一方面,产品的原料也存在品质差异,立顿中国区大货的原料一般不会超过15元每公斤,基本是CTC碎茶和附茶,也就是通过两个不同转速的滚筒挤压、撕切、卷曲而成的颗粒状的碎茶,这种茶包出汤迅速,但是不耐泡,切多数是夏秋的茶叶,口感非常苦涩;而茶里是以原叶茶做基底,添加不同的花果原料做的拼配茶,能做到冲泡3次依旧香醇。

  其实在茶叶这个行业,不光是立顿做得不好,去年很多靠流量做起来的新品牌增长也出现了瓶颈,最明显的就是小罐茶。

  原因也很简单,当茶叶作为礼品时,虽然附加值很高,受众范围却会大大缩小。事实上,虽然近些年茶叶需求量增长非常快,但更多是礼品性消费,在消费者层面上,市场上基本没有真正满足大众消费的产品。

  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一个真正专注做产品的茶品牌。本质上,茶叶适一种高频次消费品,所以你问我茶里为什么能做起来?因为它把茶叶做成了快消品。茶里创始人谭琼也说,想在茶这个行业做突破,快消品是最好的选择。

  坦白来讲,茶这个东西,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和研发壁垒,茶里的袋泡茶之所以能每季度推出新品,也主要依赖于不同原材料的组合。那茶里是怎么做出差异化的?它搭建了一套自己的产品体系。

  2018年,联合广东省农科院茶科学研究所建立茶里CFDS审评体系,共建茶里实验室。所谓的CFDS,即从嗅觉、味觉、感觉、视觉这四个维度对产品打分。在大众消费群体不具备专业品鉴能力的情况下,这个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茶里对产品的要求也很简单:虽然喝完说不出来哪里好,但喝完还想喝,还想分享给朋友,那么这个产品就是成功的。

  由于茶里是拼配茶,所以在公司内部,有一万多份拼配样本,只为了挑选出最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这其实不单体现了对产品的一种负责,也体现了一种敬畏。在国内的食品饮料行业,很多人都缺乏一种敬畏心。你要知道,虽然很多消费者不会品茶,但入口之后,他的身体会把感受反馈给他,而茶里的CFDS体系,就是在反向解构用户的感受。

  当然了,茶里对消费者的反向研究远不止于此。针对袋泡茶的快消品属性,茶里以文化为载体,搭建了四个消费场景,新婚篇,代表孝意;拜师篇,代表敬重;谈判篇,代表和气;闺蜜篇,代表友谊。

  茶里这四个场景切片,基本涵盖了茶饮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情景,并且快消品的定位非常清晰,与礼品茶、金融茶等有明显区隔,这一定是建立在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的。茶里并不算一个非常年轻的品牌,成立于2013年,但一直在供应链端持续发力。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验证了一句话:食品饮料的研发,一定要做足对消费者的洞察。

  对产品的严谨、对用户的运营,给茶里带来了怎样的结果?茶里今年季度复购38%,去年32%左右,用户心智在逐渐夯实。因此我们预计,明年,茶里基本可以超过立顿。

  咖啡赛道可以说是过去一年投资圈最火的赛道之一,像三顿半、manner、永璞咖啡等等,很多新品牌都比较猛,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一个品牌,零售规模已经超过10亿,比三顿半那些品牌规模都要大,就是T97咖啡。

  品牌的操盘手,大家也都很熟悉,李潇,江湖人称潇掌柜。上次跟他聊,他说这款咖啡几乎是上线就卖爆了,预热半个月,上线万。而且特别让他无语的是,刚上线多天市场上就出现了假货,而且假货还开了个天猫店跟他打擂台。他说自己是“被盗版最多的新锐国货品牌”,不夸张的说,现在线%都是假货。

  认识潇掌柜也有七八年了,很佩服他啊,因为他是我身边少有的,连续创业且次次成功的人。可能在座很多人,了解到他是通过环球捕手和斑马会员,但其实他还孵化过很多品牌,比如燕格格燕窝、AEP洗发水等等。

  我曾经很好奇,为什么他做每个品牌都能成功,有没有什么最核心的秘诀?他告诉我:品类决定一切。对于选品,他有一套自己的方,即专业选品6要素:品类大、增长快、毛利高、复购强、客单高、有功能。

  我们回头来看咖啡这个类目,首先,无疑这是个大赛道,接近3000亿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20%,但国内渗透率还比较低,意味着天花板足够高,增速非常快;其次咖啡有一定成瘾性,复购有保证;毛利方面,从雀巢的财报里就能看到,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毛利,是高毛利单品。

  但是,如果只做一款速溶咖啡,那就要跟这个类目里的雀巢、三顿半、永璞咖啡等争夺市场,但加上一个功能就不一样了:国内有做低卡咖啡的吗?有,因为低卡是所有减肥人士都能接受的长期减肥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市场,但体量都太小,基本没什么竞争。

  其实包括之前的燕格格和AEP,都是起量非常猛的,很多人认为,李潇能把这些新品牌做起来是因为背后有环球捕手的基础,做私域、微商比较厉害。坦白来讲,确实有这方面影响,但影响不大,大概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推T97的同时,潇掌柜也在推其他的产品,但量级跟T97毫无可比性。

  当然了,T97咖啡只是潇掌柜杀进赛道的第一步,他还在做无人咖啡机,目标是未来两年内把杭州所有的写字楼都铺满自己的咖啡机,大概2000台,后面还要在线下陆续开迷你版星巴克店铺,我们也很期待他未来给大家带来的惊喜。

  像茶和咖啡这两个类目,虽然新品牌层出不穷,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货品牌并不处于强势地位,所谓的头部品牌,大多都是外资品牌,但是,有一个行业,国产品牌是非常强势的,就是乳制品。

  这个行业里,蒙牛和伊利是绝对的头部品牌,但这两年有一家公司,异军突起,今年做到了25亿规模,60%增速。更多情况下,我们称之为一家专业养牛的公司——认养一头牛。

  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想做出差异化,一般只有两种解决路径:要么就提高供应链效率,要么就提高用户运营效率。这两点,认养一头牛做的都不错。

  首先,专业养牛,是认养一头牛很重要的一个差异点,当然,说他专业养牛,不是空口无凭的,从供应链上游看,认养一头牛有90%的牛是自己养,而蒙牛伊利大概是30%;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目前国内平均每头牛的年产量是8吨奶,比较大的企业是11吨,而认养一头牛是12.79吨;

  这带来了什么结果?一个牧场多出来20%的收入和2000万以上净利润。而且由于产奶效率高,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更加完善,同品质的奶,认养一头牛的成本比其他品牌低10%。

  实际上,除了专业养牛,其实认养一头牛的用户运营也非常出色。它本身有一个私域漏斗模型,其实就是相当于他们的会员体系。触达用户3000万,会员1500万,微信公众号100万,个人号40万。这个体系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认养一头牛的定价体系。

  其实大家都知道用户运营的重要性,但是核心用户的运营,很少有人能做好。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用户?核心用户的价值是什么?可以用一张图来给大家解释。

  最底层的为目标用户,即低价值回报(即对品牌投入较少)且主动购买较低的人,他们的特征是“我知道你,偶尔有需求,我也会买你,但也会买其他家的产品”;

  第二层称为粉丝用户,他们在价值回报和主动性方面都要略高于目标用户,在同类产品选择中往往对本品牌有一定的情感偏好,对品牌具有更高的倾向性;

  再高一层级的叫做“超级用户”,忠贞不二是他们特有的标签,对这个品牌已经形成购买习惯,经常性消费和使用这个品牌;

  最高层级的称为“灯塔用户”,顾名思义,就是给品牌定基调的那群人,他们天然喜欢品牌,认可品牌,并且他的生活状态和信奉的价值观,也特别契合品牌所倡导的精神理念。

  那么所谓的核心用户,其实就是超级用户和灯塔用户。核心用户有多大价值?亚光曾经提供给我一组数据:

  大多数电商企业80%以上的费用为拉新费用;约80%以上新客没有复购,哪怕你是高复购产品;20%的老客,可以贡献50%以上的GMV;老客利润贡献超过80%;老客的费用投入,很多企业低于5%。

  他也曾用冰山,来比喻大多数公司的用户运营情况:关注水面上的一角,却忽视了水面下隐藏的、老客的巨大价值。这里,我总结了一个一九理论来描述这种现象:10%的优质用户创造了90%的价值,而10%的垃圾用户消耗了公司90%的资源。

  亚光跟我说过一句话,给我触动很大:要把用户当人看,而不是当私域流量看。只这一句话,我就知道,认养一头牛在维护核心用户上是花了很大一番心思的。

  那在消费这个赛道,我们刚刚讲的都是一些表现非常突出的品牌,但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做到非凡,更多的企业,是在默默做着自己的业务,数十年如一日的,做着“平凡”的事。

  做到专注主业的,还有一家公司,是最早的淘品牌。大家都以为淘品牌都没了,但这家叫小狗吸尘器的公司,1999年成立至今22年,专注只做吸尘器。它穿越了各种艰难时期,一直活到现在,还活得还挺好。

  2021年双11期间,小狗吸尘器全网销售额同比2020年增长21.9%。在百亿吸尘器市场里,份额也不断上涨到了9%。

  其实挺不容易的。它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是美的,戴森,科沃斯,小米等等,这里面有老巨头,也有新巨头,也有国外巨头,大家都想在这个百亿吸尘器里面分一杯羹,确实很难。

  美的在做吸尘器,17年就宣布成立第十个事业部,清洁电器事业部,进军吸尘器市场。定位高端,但向上升级失败了,还是回归到低端。

  科沃斯全资子公司添可,别看他现在洗地机这么成功,但吸尘器一样做不过小狗。添可18年做了大量准备,19年推出吸尘器,在分众投了三千万广告,调子很高,天猫京东都给了很多资源支持,但卖不出去,2020年发布的19年财报显示做吸尘器亏了一个多亿。

  18年九阳也收购了北美一线吸尘器品牌Shark中国51%的股权,进军中国吸尘器市场,但几年过去了,一点水花没有。

  在吸尘器这个本属舶来品的领域内,小狗吸尘器已经能够代表国产品牌与洋品牌正面PK。如果你去小狗电器旗舰店买吸尘器,你会发现它打完折后的价格,居然敢比戴森主销款V10卖的还要贵。

  流水的对手,铁打的小狗。小狗因为22年只专注做吸尘器,不断巩固护城河,才能牢牢站稳脚跟。我认为专注主业22年不偏移,这就是本事。

  就在2020年,有大量企业冲进去做洗地机,像石头科技,云鲸,米家,美的都冲进去,据统计,从20年到21年9月就有近70家品牌进场,但小狗就是不做。

  自2020年添可推出智能洗地机芙万以来,就开始迅速占据高端消费者心智,成为行业领军品牌。目前添可洗地机已然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相关数据显示,添可洗地机的市场份额约占全行业的70%以上。强者恒强,添可又斥十亿巨资扩产,想吃掉剩下的份额。

  今年来看,洗地机就剩第一名了,没有第二名。而且大家发现洗地机的概念虽然很好,但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不行,黑猫上的投诉,现实中的退货率都很高。

  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大家就恍然大悟了,只有戴森和小狗不做洗地机,还是小狗厉害。怎么判断出来的?怎么住不做的?

  实际上,一开始连小狗内部也有一些声音,公司明明在18年就做了洗地机定义,测试,专利也申请了那么多,为什么还迟迟不做这个东西?

  不是小狗不做,而是檀冲判断,当洗地机的用户心智被添可占领后,如果你还想当第二名分一杯羹,就不是差异化就能解决的。

  如果你只是堆参数,做好外观设计,都将必死无疑。一定要在原理上超越添可,做不到就不会通过,不是原创的就不放行,一定要颠覆行业。不然只是追风口,赶红利,很快风停了,就只剩内卷竞争了。

  所以小狗一直在设计洗地机,然后推翻,否定,重来,后来连产品经理都走了,结构设计师也走了好几个。这就是专注专业的代价。

  专注吸尘器主业22年,很容易吗?很不容易。要,要顶住内部的压力,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最后一心一意,专注做好产品。

  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最后一家公司。码尚定制这家公司,在座的很多投资人都聊过,他是专门做男性通勤服装定制的。包括我身上穿的这套西装,就是码尚定制的。2019年是他们发展的分水岭,当时他来找我聊,情况非常糟糕,但今年已经逆势反弹了。今天讲这个案例,也是想给大家一些启发,当你在创业过程中拿不到钱了,该怎么办?

  今年的双十一,跟2019年的双十一相比,只用了二分之一人,和五分之一市场费用,完成了30%的销售额增长。

  2019年之前,他们的运营更偏向to VC,拿到融资以后,为了追求高增长走了一些弯路,比如盲目扩品类、再比如大量投放广告。

  那么盲目扩品类,就会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生产出的产品不够成熟,最后流失了很多老用户,而激进的投放策略,则是买来了很多低质量用户。

  这两个策略,使得公司增长基本停滞了,陷入了一种低谷状态。而本身服装行业,想做出差异化就很难,因此提升用户运营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码尚定制当时跟我聊过以后,砍掉了垃圾业务和非定制需求,砍掉了无用的sku,并开始专注于服务核心用户。

  首先在供应链端,大幅度精简品类,聚焦通勤场景,这样订单集中,优化了供应链成本;同时为了保证品质,提升商品的价格区间,这两个动作,使得毛利率一路上升。相比于2019年,码尚定制毛利率提升了13%,客单价翻了一番。

  其次,减少投放费用,相比于2019年,市场营销费用缩减了60%左右;同时裁员,员工数量也减少了60%左右,人效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客服和私域运营工作人员的占比还是比较高。

  在专注服务核心用户之后,用户的口碑推荐率也翻了一番,达到20%左右。目前码尚定制的老客占比约为60%,季度复购率30%,全年40%-50%,更夸张的是,2、3年的用户留存率有30%,相当高的一个水平了。

  那么我们回到这个案例最开始提的问题:当你在创业过程中拿不到钱了,该怎么办?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以专注核心用户为执行导向,重新制定公司策略和打法,业务很快就反弹了。

  码尚定制当时出现问题,是因为融资频率太高了,出错几率也比较大。创业本来是一场马拉松,资本却把它搞成了加速赛。创业不仅要看行业、看竞争对手,还要看团队能力、看政策。把握好这四点,不要被资本裹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节奏,才能走得更远。

  开场时讲的一家华南某区最大社区电商公司,一家创业公司草根创业公司,没有团队很普通,也从来没有融过资,在一个非常充分竞争的市场,他能够活下来,而且实现了增长,甚至实现了盈利,他们靠的是什么?

  这里我讲一个细节案例,会更直观一点,就是卖土鸡。他们之前卖土鸡时50块钱成本卖60块钱,然后给团长20%的提佣,其实是亏损的,最后算下来是这卖土机,这个没有赚到钱,所以后面也没办法继续卖了。

  因为拿不到这么低成本的货了,之前是因为别人卖不掉了所以给到他这批货。所以这么一块业务其实不可能持久进行的,大概卖了1万多只鸡就结束了。

  那么他去年又重启了这个业务,我给他提了一个建议,把土鸡的单价从过去的60块钱提到现在的89和99两档价格。

  进货成本是60块钱,团长20%佣金,卖出去一单还能赚31.2块钱,基本上三四天开一次团,一年能卖5万只土鸡。

  其实这里面有个细节差异,就是原先买60块钱土鸡的用户不一定是真正的用户,线块钱的土鸡是假土鸡,不可能这么便宜买到土鸡,相对来讲会丢掉口碑,难以获取真实用户。

  讲一个明显的数据和结果,一般社区团购电商的平均客单是十二十三块钱,而这家公司的平均客单是65块钱,这就说明双方服务的群体就不一样了,也就没那么强竞争关系了。

  所以为什么能够活下来?因为客单毛利高,所以能够赚钱,团队愿意跟着走。实际上只要愿意去做差异化,仍然能够做得更好,就是回归常识、回归本质。

  现在互联网迷恋一种说法,叫做第二增长曲线,今天我给大家泼个冷水,为什么很少公司能够像阿里腾讯京东字节搞第二增长曲线?

  其实这句话贝索斯已经讲了很多年,他说“经常被问一个问题,接下来的十年会有什么变化,但很少被问到接下来的十年什么不会改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黄金小子未删减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