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天上掉馅饼还是掉陷阱?勿轻信为你办业务的职员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专家支招储户:一切以合同为准,以操作结果为准

  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不要轻信为你办业务的职员

  近日,多地银行存款频频“失踪”,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放在银行的数千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存款也出现异常,近3个月就有存在银行的5亿元不知去向。同时,义乌、南京、湖北等地也出现了储户存款失踪事件。此外,1月23日,媒体报道称南京一家名为“南京某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假银行非法吸储2亿元。

  近来接连发生在全国多地的存款丢失事件让广大储户很焦虑。业内专家指出,在已发生的存款丢失案件中,部分储户对高息、高收益的盲目看重成为被犯罪分子利用的“突破口”。储户一定要先考虑安全再算经济账,理性存款才能不丢钱。而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我国居民存款安全将得到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存款丢失多因被高息利诱

  记者梳理发现,存款丢失的对象主要针对个人储户和企业客户:“高息利诱”是重要原因,从已披露的案件中,部分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广东省银行系统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一些违法、违规的银行职员往往以高息或高收益“忽悠”储户,然后在这过程套取密码或利用合同的复杂性进行“专业欺骗”。这一现象,不仅在储蓄过程中可能存在,在购买理财产品中更容易出现。“在许以高息、高收益时,他们往往会很神秘地说,这是因为你是大客户才得到的特殊待遇。顺理成章,特殊待遇会遇到很多”特殊做法“或”变通操作“,储户上当一般就出在这上边。”

  在案例背后,多有银行内部职员通过“内外勾结”获取高额回扣或非法收入的现象。

  高收益背后伴随高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储户在银行里存款容易遇到的陷阱有:混淆存款和理财、保险;理财产品不提示风险。至于银行职员涉嫌犯罪的套取密码、挪用存款等行为,虽然较少,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也不要轻信为你办理业务的职员,一切以合同为准,以操作结果为准。”

  “面对高收益的诱惑,有部分储户便把安全抛之脑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陆军说,储户必须明白高收益背后必然伴随高风险,切不可被销售人员误导。

  专业人士指出,购买理财产品,其中有三点必须注意:一是银行存款必须是在银行柜台办理,储户与银行签订合约,期限以活期、三个月、半年、一年、三年、五年为主,收益率固定,以银行挂牌为准;二是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必须认真了解产品内容,这里主要指的产品的投资标的,预期收益情况等。同时,还要搞清楚这是银行自己发售的产品还是代销的产品,如果是代销的产品,是否有代销合同;三是对于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现在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5%左右,如果人家向你推荐10%以上甚至30%的理财产品,这多半是非银行渠道的基金、信托等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银率网的分析师说。

  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商业银行要强化内部督查,不应再发生存款失踪个案。杭州有关方面也对外宣称,将全力追回赃款保护储户权益,涉案银行也将为受害储户垫付存款。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陆军认为,银行负有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的责任,从披露案例看,部分银行的内部控制出现了很大问题,值得银行内部及监管当局高度关注。

  而另一方面,储户也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在存款时要选择信誉好的银行,在办理存款业务时,要避免对高收益的盲目崇拜,而是理性地分析自身的承受能力,如果是低风险级客户建议选择银行定期存款或银行发售的短期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并检查有无银行单据凭证。

(责任编辑:df15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