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IT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1月12日,数百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当日在北京揭晓,每一项科技进展都是我国2022年科技成果的优秀代表,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并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科学家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我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首飞成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创造多项新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报社获悉,该奖项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另外,首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公布、人造心脏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人类首次成功改变小行星轨道、猪蛋白角膜让人重见光明等入选202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有4项属于航天和太空探索领域,2022年是我国航天和太空探索突飞猛进的一年,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比如,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并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加上问天、梦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天舟五号飞船,空间站由此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达到当前设计的最大构型,总重近百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于11月30日清晨入驻“天宫”,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相聚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两个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会师,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神舟载人飞船来访。

  再比如,我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首飞成功: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中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ZK-1A)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六星”方式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作为中小型卫星发射优先选择,其丰富了中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该款火箭是四级固体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35吨,起飞推力200吨,总长30米,芯级直径2.65米,首飞状态整流罩直径2.65米,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0公斤。

  “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于2022年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包括“夸父一号”自成功发射以来的3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两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这些成果实现多个国内外首次,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3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石,也是实现科学变革的突破口。2022年,我国在基础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2022年8月12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创造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超越已保持了23年之久的45万高斯稳态强磁场的世界纪录。

  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此次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混合磁体在26.9兆瓦的电源功率下产生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科学实验极端条件建设乃至世界强磁场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有利于科学家发现物质新现象、探索物质新规律。

  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利于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比如,2022年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玉米、水稻和小麦是迄今驯化最为成功的三大农作物,为全人类提供了50%以上的能量摄入。由于它们的驯化地区、祖先各不相同,形态习性各异,其驯化过程是否遵循共同的遗传规律在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2022年3月25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小红/李建生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联合团队的研究论文。经过三代科学家18年研究发现,玉米基因KRN2和水稻基因OsKRN2受到趋同选择,并通过相似的途径调控玉米和水稻的产量。该团队进一步在全基因组层面阐明了趋同进化的遗传规律。据介绍,这一成果不仅揭示了玉米与水稻的同源基因趋同进化从而增加玉米与水稻产量的机制,为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而且为农艺性状关键控制基因的解析与育种应用,以及其他优异野生植物快速再驯化或从头驯化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和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紧密合作,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期刊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of Pathogenic Mutations in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的研究论文。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赵军宁表示,2023年将全链条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全过程加快中药品种的审评审批。

  早期肿瘤细胞还未聚集沉积于脑膜,PET/CT或MRI检查都很难发现脑膜转移病灶。脑膜转移的治疗也很棘手。在中,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之间有个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中进入脑组织。这就使得抗肿瘤药物很难通过屏障去杀死脑内肿瘤。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化内镜检查成为日常检查中的重要一环。各式各样的消化内镜检查层出不穷,到底该如何选择?对此,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以洋进行解读。为什么要做胃镜检查?

  在电影中频频出现的外骨骼,无论是建筑施工的工人,还是搬运装备的勤务人员,再或者执行战斗任务的军事人员,外骨骼似乎成了《流浪地球2》时代的通用装备。《流浪地球》中的外骨骼,有大量的现实装备的影子。

  日前,天津大学龚俊波团队与休斯敦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成功发现一种新型结晶。该可有效抑制诱发尿酸盐结石形成的晶体生长,有望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元宇宙这个词语,可以追溯到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其中描述了一个比地球还要巨大的元宇宙世界——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介绍,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尤其是推动当下经济复苏的重要动能。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开始采用梨树模式,既减少了土壤风蚀水蚀,还能增加有机质,让黑土地越来越黑、越来越肥沃。

  回想建站之初,祁阳站人攻克了我国南方红壤地区低产鸭屎泥田等问题,让水稻单产从140公斤增加到340公斤。

  与此同时,还要集约牵引,做大增量,进一步提升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原则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鲜明体现。

  业内专家认为,这次中外联合成功进行“火星日凌”研究,得益于“天问一号”“火星快车”探测器射电遥感观测方法的高灵敏度,以及多站联合观测具有的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优势。

  2014年,研究团队使用不同激光,制造出了仅70厘米的空气波导,他们此次利用甜甜圈状激光束,将空气波导的长度增加了近65倍。

  1月30日,由中科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的“2023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

  重达23.5吨的越野底盘运输系统来自江苏徐州,灵活的“外骨骼机器人”来自上海,电磁脉冲枪等一大批特效道具来自深圳及周边……正在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向世界展示了将科幻梦想变为银幕现实的中国“制造”与“智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最新的科技新闻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