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经信息  消费

探寻“客都”之变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0-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广东梅州市城北镇玉水村

梅州,素有“世界客都”之称,这里原是中央苏区,也是广东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9月20日,记者随中国行业报协会媒体采访团走进梅州,在4天的紧张采访中,深入脱贫乡村,探访当地百姓,与各级干部广泛交谈,真切感受到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巨变。

围龙屋外,青山环抱,绿水绕屋,为自然生态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围龙屋内,画栋飞甍,富丽典雅,客家文化被深深雕琢在每一个角落,吸引游人驻足。

这里是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干光村的联辉楼——客家人居住了近百年的古民居。从一个不甚为人知的、隐匿于深山中的古民居,变身网红打卡地,联辉楼的逆袭只是梅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越滚越大的特色产业

梅州金柚,已成为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村民的致富果、幸福果。

“有了金柚产业,让我们这个过去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富裕村。”大黄村党委书记廖建明不无自豪地说,2013年村里的人均收入只有8000元,到2018年达到了2.5万元,2019年已经超过2.8万元。

廖建明,土生土长的客家人,他也是大黄村里第一批种柚人。2007年,在深圳打拼十年并小有成就的他,辞掉工作返乡创业种植金柚。 

当年的大黄村,信息、交通闭塞,柚农种了金柚卖不出去,村里的一些种植大户只好把金柚拉到珠三角寻找市场。

“我是从大黄村走出去的,再回乡创业,就是想让家乡父老过上更好的生活。”廖建民带着这份与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心,牵头成立了村合作社,开发金柚产业。2013年,为了打破柚农各自为战的局面,通过整合村里二十多个合作社,成立了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全村200多户村民入股,共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由此,大黄村成为第一个给村民分红的金柚专业村。2015年,村里又成立了股份公司,村集体占股8%。2018年,集金柚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梅县金柚产业园也落户大黄村。

2017年,大黄村的金柚产值实现超亿元,村民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种植金柚挣钱,还能在家门口的产业园就业,每年金柚的销售额和村民人均收入都在递增。

正在产业园采摘金柚的廖志广是去年从深圳返回家乡大黄村的。47岁的他在深圳开大货车搞运输,一年能挣个十几万元,20多年外出打工,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孩子都是妻子一个人在老家照顾,他一直觉得亏欠家人。

“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去年的收入有8万多元,虽然比开大货车少挣了些,但不用离开家,也没有之前那么劳累了,还能照顾家人。”廖志广的言语间流露出幸福感。

当地有个说法:梅州的柚子梅县定价,梅县的柚子松口定价,松口的柚子大黄定价。这无疑凸显了大黄村金柚的市场地位。

除了在产业园工作,廖志广把自己的20多亩全部种上了金柚。“我们村种植的金柚品质好,根本不愁卖。除了亲戚朋友有要买的,单独发快递过去,其余的金柚全部交给村联合社代为销售。

大黄村每年金柚销售量达2亿斤,产值逼近5亿元,解决就业1500人,还带动周围4个乡镇的农户种植金柚,采摘后全部由产业园负责收购和销售。

在产业园包装车间里,一眼望去,大多是妇女在分拣、包装金柚,问起她们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她们纯朴的脸上泛着喜悦,“自从到产业园工作后,再也不用向老公伸手要钱了,我有私房钱了。”笑声回荡在车间里……

对大黄村的规划,廖建明有更长远的打算:目前,金柚的种植、产量、销售都已成规模,村里的一产、二产做强了,三产要跟上,乡村振兴少不了乡村旅游。大黄村有600多年历史,全村古建筑98座,保存完好的有几十家,依托千年古镇松口,相信3—5年,大黄村将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往情深的扶贫干部

走进丰顺县汤西镇新岭村,按照指示牌的方向,沿着整洁的村道,很快就到了左岭文体公园,园内绿树成荫,文体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长廊里聊着天,两棵硕大榕树旁的凉亭上写着“榕树下微讲堂”,不少村民围坐在一起,正在听每月一次的主题演讲。

“以前村里的道路很窄,坑坑洼洼的,外面的车辆跟本进不来。”说起过去,新岭村村民陈伯伯感慨道,如今路宽了,也平整了,出门就上车,可方便了。

新岭村的这些变化,碧桂园驻新岭村的扶贫干部许俊煌感触颇多。

1996年出生的许俊煌,家在丰顺县留隍镇溪南村,说自己是个说潮汕话的客家人,2018年,他从一家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全额免费的大学——广东省碧桂园职业学院毕业。“以前觉得赚了钱,有了本事,才能去帮助别人,没想到,有这样一个回报社会的平台,这也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贫困家庭走出来的许俊煌深谙脱贫的不易,他抱着一腔情怀走上了扶贫的道路。

“碧桂园为新岭村捐助了2000万元,我们帮助村里进行道路硬底化,修建村委会服务中心,以及公厕、村标、指示牌、凉亭、长廊等公共设施建设。”许俊煌说,除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些贫困户的房屋漏雨、电线布线不安全等,我们都免费进行维修,使他们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打工一天就能有100元—150元的收入,摆脱了贫困的日子,感觉幸福得很。”一位正在进行道路硬地化施工的村民对许俊煌竖起大拇指说,有这样的年轻人,我们的生活就更有希望了。

新岭村于2019年底退出了广东省贫困村序列,实现贫困人口预脱贫贫困户84户271人,脱贫率达到100%。

汤西镇的大罗村,也是许俊煌曾经驻村扶贫的一个贫困村。“目前,我们已完成对大罗村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房屋改造。同时,公司还举办了‘粤菜师傅’就业技能培训班,为村民提供免费教授入厨基础知识、刀工、配菜、烹调技术等,并为考核通过的学员发放证书和培训补贴,其中参加培训的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通过结业考核。”许俊煌说,下一步,公司将摸排、跟踪结业学员的就业情况,定点推荐岗位。

作为驻村扶贫干部,虽然老家溪南村距离新岭村只有60多公里,许俊煌却很少有时间回去,他已经把驻村扶贫点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村民就是他的乡亲。

工作两年多来,许俊煌被安排去过几个扶贫工作点,记忆最深的是广东英德市连璋村。2018年在连璋村实习的他,有幸见到了来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这让许俊煌坚定了在扶贫一线奋战的决心。

“产业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脱贫。丰顺米粉有百年历史,我们计划在新岭村里建一个米粉加工厂,现在正在选址,希望在我们走后,给村里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许俊煌说。

豪情干云的地方政府

梅州是原中央苏区,作为广东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在今年年初,梅州市委书记陈敏表示,“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梅州市各地脱贫攻坚纷纷攻下最后山头。

梅江区实施帮扶贫困户项目7414个,其中,产业扶贫项目1441个。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率100%,进度排名梅州市第一。

梅江区区长钟秀堂表示,梅江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兴农业美农村,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首先要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助农带农;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二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新农村示范村,8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打造岭南最美乡村。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模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如期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兴宁市喊出“绝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掉队”的铮铮誓言。兴宁深入开展市、镇、村三级书记遍访活动,开展挂牌都战工作,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落实“三保障”,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扶贫等措施,积极开拓就业岗位,创办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吸纳贫困劳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兴宁市累计筹集各类帮扶资金6亿元,累计收入各类帮扶资金5.6亿元,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59元,无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5元,11221户27792贫困人口均达到脱贫标准。

今年6月,在梅州市召开的2020年省定相对贫困村退出审定会宣布,兴宁市罗浮镇澄联村、大埔县西河镇纯德村、五华县河东镇黄坑村等17个剩余未退出的省定相对贫困村均达到退出标准。至此,梅州市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客都”梅州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迅跑。

文|摄 刘 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