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银行信托

打造创新药“种子库” 成都先导迎接“进化的压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4-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30多年前,李进赴英国留学、工作,研究分子设计、分子合成与分子筛选,并一直从事新药研发,2009年萌生回国创业的想法,2011年发现创业项目的潜力,2012年在成都成立以“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为应用平台”的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都先导”),2020年4月16日将成都先导送上科创板。

  成都先导是一家从事药物发现相关研发服务的公司,专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DEL)技术,领域专业度极高。“新的机遇,新的起点,需要新的作为。”登陆科创板后,李进感受到的是“进化的压力”——将成都先导打造成创新药物“种子库”和新药创制“新引擎”。

  作为成都先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进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坦言,自己对科学无比崇尚。“生物医学研究,有很多未知,也有很多机会,其社会价值非常高,是(我)最为理想的工作。”

  填补国内空白

  DNA编码化合物库(DEL)技术是药物发现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是在合成化合物的时候,在每一步合成时用DNA进行编码(标记),经DNA编码后的化合物通过与靶标蛋白(与疾病相关的蛋白)相结合,筛选出与靶标蛋白结合力比较强的化合物,通过DNA测序技术,可以准确地知道化合物的结构等信息,从而获得治疗疾病的苗头化合物,再经过一系列的合成、细胞、动物、临床等实验,最终得到上市的药品。

  DEL技术近些年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医药工业领域。成都先导是国内乃至全亚洲最早规模化从事DEL技术研发的公司,目前已建成分子结构超过4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先导库,这是现阶段已知的规模最大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填补了我国乃至亚洲在该领域的空白。

  成都先导凭借DNA编码化合物技术的独特性,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与技术壁垒,在国内CRO(合同研究组织)行业中属于具有技术特色的成长性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究,成都先导目前已开发出十余个处于临床前不同阶段的新药项目,并将HDAC I/IIb项目成功推进至临床I期。成都先导的新型第二代TRK抑制剂最近也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件。

  成立8年来,成都先导凭借全球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得到了跨国制药企业及国际生物技术公司的认可,陆续与辉瑞、强生、默沙东、赛诺菲、武田制药等逾100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其提供DEL筛选服务。

  针对新药漫长复杂的研发状况,成都先导采用了灵活的商业模式,在除IP转让外,与部分客户还有里程碑付款协议,由客户根据新药研发阶段和进度付费。通过这样的模式,未来随着项目的推进,成都先导可获取额外收入和现金流。

  DEL潜力巨大

  当初回国创业,选择DEL入手,李进曾深思熟虑。“当时做了很多调研,发现很多药物公司实际上还没有开始关注这个技术,国内甚至亚洲都没有,于是就想到了回国创业。”

  2007年,GSK收购Praecis Pharmaceuticals,向从业多年的李进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对于新药研发来说,潜力巨大。

  2012年,李进辞去阿斯利康全球化合物科学总监的工作,以“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平台”作为创业项目,回国创办了成都先导。

  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的李进,选择成都作为创业的起点,“并非没有顾虑”。李进回忆道,当时对多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成都整体发展水平和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还较为滞后,但天府生命科技园的打造、政府的政策支持、宜居的生活环境,最终让他选择了成都。“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做生物医药的公司,一定要围绕大的医疗机构来做,真正地了解临床的需求。与华西医院更多的交流机会,也给我们的新药技术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事实证明李进的选择没有错。创业多年来,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公司一步步做大做强。而且,DEL技术在全球新药开发领域越来越活跃,并获得了越来越多资本的支持。

  2019年9月,药明康德宣布推出DELight平台,将为客户提供包含84亿种化合物以及执行该程序操作的DEL试剂盒,同时建立开源库DELopen,以向学术用户免费提供超过28亿种DEL化合物。药明康德的入局,既为DEL技术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也给成都先导带来了竞争压力。“这是一个商业现实,一个好的技术出现并应用产生好的结果,一段时间内会由于大幅改善工业效率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也会引起市场的注意,引来竞争者的加入。”李进告诉记者。

  成都先导的应对策略是聚焦技术革新与商业本质,“把我们最大的精力放在提升我们的技术优化与突破上,让DEL技术能够为医药工业带来更多可成药的新分子,让药物发现和新分子应用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

  据了解,成都先导与技术服务型CRO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内含海量具有潜在成药可能性的药物结构知识产权,在DEL及新药相关技术、研发资金市场环境及监管法规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自主进行多个创新药物项目的研发,从而可能为公司持续输出颇具潜力的创新药项目,同时创造较高收益和长期价值。

  IPO“蓄谋已久”

  早在2018年4月底港交所新的上市规则正式执行,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之时,成都先导对IPO就有过调研,但公司觉得相关条件并不成熟。

  2018年11月,科创板设立的消息正式公布,李进和董事会开始积极学习研究政策,探究这个机会对企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很快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找到中介机构做深入了解。成都先导用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终于在2019年初正式决定冲刺科创板。”

  李进选择冲击资本市场的原因显而易见:作为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做新药的企业,因研发时间漫长、资本耗费巨大,需要更加开放、广阔的融资渠道。

  成都先导一路走来,始终为各路资本所看好。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成都先导获得钧天创投的天使轮投资。2016年,公司获得拾玉资本、渤溢基金、燕园创投A轮投资。2018年5月,成都先导获得鼎晖投资领投的2.5亿元B轮融资,Leadyond Capital参与投资,拾玉资本、渤溢基金、燕园创投追加投资。

  虽然李进做出登陆科创板的选择只用了1个月,却是基于他之前对于企业发展的长期思考。“早期创业的时候,满脑子只想做新的技术,专注药物研发。随着企业的发展,投资人的加入,投资者也需要考虑回报。”登陆科创板,在李进看来,就是“新的机遇,新的起点,需要新的作为”。

  登陆科创板在即,李进已经感受到了切实的变化:公司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内部员工、客户、有限的投资者,而是更多的、不能逐个充分交流的投资者,这要求公司的运行必须严格规范,而且及时、完善地披露信息。

  对李进而言,这种变化是“进化的压力”。李进表示,上市以后,成都先导会继续深耕药物发现领域,不断地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公司会加强自身的新药研发管线建设,不断地推动项目研发和对外合作。“资本市场带来更高的平台,也就有了更高的可见度,更大的社会责任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战无不胜dj串烧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