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债券黄金

西安大华1935文化为魂 商业为本” 大华1935引领西安乡愁经济崛起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1-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时代背景下,以“文化为魂、商业为本”为经营的大华1935项目,在“跨界融合”、“区域联动”中寻找到可持续性发展和带动区域复兴的道。“跨界概念的引入,使大华1935的满足个性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区域整体复兴。以发展工业遗产为前提,调整优化其空间结构,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开辟融合历史、文化、时尚、艺术、创意、科技、餐饮、购物、娱乐、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多元文化、多元消费跨界空间,通过聚集多元文化来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而增殖的商业利润又可以反哺文化,从而使大华1935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作为大明宫遗址区综合商业配套项目,大华1935项目的建立不仅可以满足区域居民多活需求,还能够与周边优势资源形成联动效应,形成主题丰富、定位中高端的特色

核心提示:跨界概念的引入,使大华1935满足个性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区域整体复兴。开辟融合历史文化、时尚艺术、创意、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多元消费跨界空间,而增殖商业利润又反哺文化,从而使大华1935可持续性的发展。

“为了让市民在这里找到曾经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存在,我们没有将大华纺织厂重建,而是在延续其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市民生活的需求,将它打造成一个涵盖西安大华博物馆、小剧场集群、文化艺术中心、特色精品酒店、主题餐饮、时尚购物、休闲娱乐等的文化商业体验中心。”胡杨如是说,“通过不断地组织穿插各种创意的时尚文化活动,重新疏通城市与人之间的情感,树立城市情感坐标。让这里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的同时,也成为一个供市灵休憩的场所,这就是大华1935。”

如今,依托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区的大华1935,不仅沉淀着古老西安历史文明的情感记忆,更与西安城市生命张力相融相生,气息共鸣,成为塑造城市性格、彰显城市活力、追求城市特色的资本。“都市乡愁”的建设,让我们在这里寻找到对城市“喜新”与“恋旧”的平衡点。

城市的失忆症

树立城市的情感坐标

时至今日,“乡愁”已经成为转型中国的新闻热词。而那些城市中留存的历史街区、工业遗产等城市印记,正是我们寄托城市情感、重塑城市、彰显城市特色的城市乡愁所在。“素有棉半城之称的大华纺织厂就是一个饱含城市情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都市乡愁。”当说到西安的“乡愁”,大华1935项目负责人胡杨认为大华纺织厂值得一提。“我们一说到西安,大多数就想到的秦砖汉瓦、唐宫明墙,其实这里也曾是中国工业的重镇。建设于1935年的大华纺织厂,曾是西安乃至西北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是老西安一张独特的历史名片,它承载着这座城市一段不可或缺的情感记忆和情感认同。斑驳的老厂房、漆的大门、锯齿形采光窗屋顶、钢三角结构厂房、纺织机、戴大红花的劳模照、海鸥牌机、“三转一响”、筒子楼这些既是大华的影像,也是西安近代生活的缩影。”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会议在召开,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以人为核心,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的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和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正在崛起的“乡愁经济”

“这是1958年我被评为操作能手”拍的照片!”当78岁的刘素梅老太太在西安大华博物馆看到自己曾经的照片时,激动不已。“我是1949年7月1日进大华纱厂的,当时被分配到准备车间,做织车工。后来因为工作需要,71年被调到宝鸡,之后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刘老太太对大华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真没想到啊,这么多年了,这样的照片竟然还保留着。前些天,我听妹妹说,大华纱厂被成大华1935文化商业街区,里面还建了一个博物馆。她在博物馆的劳模墙上看到了我的照片,就特意给我打了电话。今天我是专门坐火车从宝鸡赶过来看看的。”

“乡愁”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城市多样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继而使城市更新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即不再以简单化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为主,更加重视城市己开发过的土地的重新整合与再开发。城市发展的重点也逐渐转变为解决城市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并通过多方利益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完成对城市整体区域或地段的复兴,让“乡愁”不仅是停留在简单的情思寄托,更为“生产力”,产生相应的经济价值,于是乡愁经济应运而生。在城市空间的扩张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被废弃的工业厂区,正成为带动乡愁经济崛起的重要之地。其中,大华1935项目对西安近代工业遗存大华纺织厂的性与开发,为西安“乡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探索。

可以看见的“乡愁”

21世纪的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令全球瞩目的城市变迁。在一切推倒重来的城镇建设中,留给人们可以这样寄托情思与记忆的物件与建筑已经太少;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毁掉了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城市里的人被置于一个极度次要的,成为城市的陪衬品和建筑的点缀品。“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不太在意自己的历史和记忆。”主持大华1935项目设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崔恺说,“当一座座城市被形形色色的建筑着彼此、分不清你我的时候,当面对大广场、大绿地、宽马而仍找不到北的时候,城市就会失去记忆。城市的失忆症一方面源自于历史的消失,另一方面是建筑一次又一次陷入了一种千篇一律。严格规划下建设的城市在日照间距、消防间距、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等的要求下,形态失去了应有的特色,看上去无奈。”崔恺站在一弯静静的小河旁,那古朴优美的小村落、村头的石桥、漂亮的木屋架、独特的砖瓦混搭的小巷子让他流连忘返的时候,内心却深深的痛惜,因为眼前的美丽画卷即将消失在城市规划的格局里。

“文化为魂,商业为本”的跨界融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